

逢姓
国名为姓氏
山东、安徽
逢同、逢滑、逢安
谯郡;计复堂
待补
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古代,缝和逢是通用的两个字,而逢姓也是起源于缝姓。逢姓本是两个姓,分别读作féng和páng。
逢(páng)姓起源于夏朝时候的逢蒙。逢蒙是后羿的徒弟,很善于射箭。后来到了商朝的时候,逢蒙的后代被朝廷封在逢地,建立了逢国。逢国的王族的后代有一支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逢氏,而从逢氏里面后来又分离出来了逄姓。逢(féng)姓起源于商代时候的诸侯逢伯陵。逢伯陵的后来以缝为姓氏,而从缝姓中后来又发展出来了逢姓。
展开
待补
展开
逢(páng)姓起源于夏朝时候的逢蒙。逢蒙是后羿的徒弟,很善于射箭。后来到了商朝的时候,逢蒙的后代被朝廷封在逢地,建立了逢国。逢国的王族的后代有一支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逢氏,而从逢氏里面后来又分离出来了逄姓。逢(féng)姓起源于商代时候的诸侯逢伯陵。逢伯陵的后来以缝为姓氏,而从缝姓中后来又发展出来了逢姓。
展开
郡望
1 谯郡(今天的安徽毫县):东汉时期置郡。在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
2 北海郡(今天的山东昌东县):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堂号
计复堂:越王勾践从吴国回来,想报亡国之仇。大夫逄同建议说:“吴国现在德少功多,必定很骄傲。我们要是想灭吴雪耻,必须结交齐国,放弃楚国,跟邻近的国家友好,表面上对吴国友好。这样一来,吴国必然麻痹大意,我们利用它这个弱点,才能灭亡它。”勾践采用了逄同的计策,果然恢复了越国的强盛,灭亡了吴国。
展开
待补
展开
-
04-102020历史名人1 逢安:东汉时期大司马。 2 逢滑: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
04-102020郡望堂号郡望 1 谯郡(今天的安徽毫县):东汉时期置郡。在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 2 北海郡(今天的山东昌东县):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
04-102020逢氏起源逢姓,中国姓氏,逢姓有两个读音(féng和páng),原是两个姓氏。 宋《太平寰宇记》载:“昌乐东南五十里营丘,本夏邑,商以前故国。当少昊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荝;汤时,有逢伯陵;周以封太公为营丘。”
-
08-272013逄姓在大陆和台湾迁徙分布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庞姓人达十六人,这些史实表明,魏晋以前,庞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重庆、辽宁等地。三国蜀有庞德公之侄庞统,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肃陇西)人庞德(其从兄庞柔入蜀)。
-
08-272013逢氏出自姜姓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炎帝子有人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所在地不详),建立了逄国。也称为逄伯陵。到了西周武王的时候,逄国灭亡,改其地为齐,改封给姜太公,逄国的后人以原来的国名作为姓氏,成为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