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姓
仲山甫
河南、陕西、山西、安徽
樊哙、樊梨花
上党郡、南阳郡;上党堂、南阳堂
樊雨农、樊明武、樊纲
仲山甫,他是周文王的后代,是周宣王的贤臣。当时周王朝边境动乱不安,是仲山甫率领尹吉甫,方叔,召虎等卿士(王朝执行官)北伐狁(yun,即匈奴),南征荆蛮、淮夷、徐戎,国家得以安定,成就了周王朝的中兴大业。因仲山甫战功显赫,受封于樊(一说今湖北襄阳的樊城;一说是今河南济源西南)地。仲山甫受封后改名樊仲,又叫樊穆仲,其后代以国号为氏。樊氏后人尊仲山甫为樊姓的始祖。仲山甫与周武王姬发是四代内堂兄弟关系,故樊姓从产生开始就属于王族,望族。樊姓从受封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
展开
济南市樊氏字辈:玉廉元文学思正
青岛市樊氏字辈:敦仁培世德,毓庆发天祥,文人应运起,吾祚永光昌
临沂市樊氏字辈:重实本谦恭,曾纯希明哲,孝友启后仁,德义光前烈。品信务端庄,言行期笃敬。贤良子孙慧,传家皆忠正
济宁市樊氏字辈:偃腾玉庆茂,九梅宗孟秀,友胜樊世问,学崇正大德,修益光明。
菏泽市樊氏字辈:扬声宏祖志,道盛蔚邦华,克敦诗与礼,自今愈厚佳
烟台市樊氏字辈:忠孝传家国鸿
淄博市樊氏字辈:朝廷开景佩
泰安市樊氏字辈:世季昌祺家强谱艳
潍坊市樊氏字辈:金学传世永文章定能云
日照市樊氏字辈:贞纯希明哲孝友启后人
展开
迁徙
第一次: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康王南渡,南宋建立,金兵南下,汉族人大都逃亡江南各地。世居任城一带的樊姓人也大都南逃。散居苏杭、嘉兴、长山各地。
第二次:元朝统治江北的几十年间,因与南宋连年征战,无暇顾及黄河堤防。尤其元末,黄河多次决口,漫灌四省六郡四十二县。因元军驻守长江北岸,南逃无望,只得往无战事的山西逃生。此时樊姓人有部分从山西迁返。
第三次:明初,燕王又与建文帝征战在黄淮一带二十余年,族人避战乱外逃甚多。有的从戎征战,后屯边驻守,故丰、沛、单、曹亦有屯边记载。
第四次:清初顺治元年五月(公元1644年),鱼台明末进士樊毓敦反清复明,聚众三万,号称樊家军,隐于任北先贤父林,择机伏歼清军固山额真巴哈纳部精锐。
樊姓发祥于河南济源。春秋战国时,樊姓氏族以此为源,北入山西,东到山东,南迁湖北、江苏,西徙陕西,与当地氏族世代共处。如今,樊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陕西,河南,江西三省为众,三省樊姓占全国汉族樊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其它如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长治;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灌阳;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区都有樊姓人居住。
展开
郡望
上党郡: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的郡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
此外还有庐江郡、沛国郡等。
堂号
上党堂、南阳堂、舞阳堂。
展开
四言
巨鹿贤守;屠狗英雄。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湖阳人樊准,字幼陵,少年起学儒术,和帝时为尚书郎,后历官御史中丞、议郎、巨鹿太守、河内太守、尚书令(宰相)、光禄勋。在巨鹿任上时,对内安抚百姓,发展农桑,对外抵御羌族进犯,境内得以安定。下联典指汉初将领樊哙,沛县人。汉初,又随刘邦平定臧荼、韩王信的叛乱,官左丞相,封舞阳侯。
彭城医圣;猗乐文魁。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名医樊阿,彭城。华佗的弟子,擅针灸。下联典指北朝北齐哲学家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乐人。
下床答拜;尽室登仙。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的樊英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下联典指《列仙传》载,刘纲与妻樊夫人,善道术,举室仙去。
李谦文学;子盖清廉。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齐·樊逊,字孝谦,以文著称。下联典指隋·樊子盖,以善政闻名,人称清廉。
南阳世泽;营国家声。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樊兴,从太宗征战,积功封营国公。
六言
隐乐湖山之迹;补衮诗歌之章。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樊英·事典。下联典指西周·樊穆仲事典。
无遗行于乡里;有令德在子孙。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汉樊敏碑字联。
七言
陇西出谋获全胜;鸿门斥项解危机。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学者樊志张,南郑人。博学多通,尝游陇西,破羌将军段干请见之,他出谋说:“向东南角乘虚引出,及百里,还师攻之,可以全胜”。干从之,果验。下联典指汉初将领樊哙。
不以荣华耀乡里;常将道德养祥和。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汉樊敏碑字联。
长松卓立古之直;好风微起圣而清。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汉樊敏碑字联。
高风清节超巢许;丰功伟烈并萧曹。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周樊侯樊仲甫的事典。下联典指汉初将领樊哙事典。
八言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秋宜明月,春则和风。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汉樊敏碑字联。
壶山隐居,术灭风火;杏堂高弟,学有师传。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学者樊英的事典。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名人樊迟。
八言以上
薄稼圃而不为,宜善会先贤之意;敬鬼神以仍远,当恪遵乃祖所闻。
——吴信辰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樊氏宗祠联。
展开
-
12-232019樊氏字辈汇总湖北襄阳樊氏字辈:“道德周允显家声楚克昌本源延汝国诏述焕文章”。 湖北通城樊氏字辈:“重实本谦恭贞纯希明哲孝友启后人德羲光前烈”。 山东日照樊氏字辈:“奎庆吉世敦唯”。 山东成武、郓城樊氏字辈:“肇(兆)庆祥铭(明光)祜(护廷)(遵宪)(延恩)(仰庆)毓彰道宏”。 山东聊城樊氏字辈:“虎遵继怀调天钊大守汝君东进思玉兴洪宗士廷文建正方宣(玄)源(元)苏继昌宁合南光哲台贵山涧章”。 山东胶南
-
07-292013四川芦山樊敏碑樊敏阙高5.1米,宽2.25米,长方形,采用九层巨石叠砌,由阙坐、阙身、阙盖、阙檐和阙顶组成.
-
07-292013清丰《樊氏族谱》部分世次简评清丰《樊氏族谱》,笔者在《樊氏源流》第一、第二辑中已有编年表,对其中部分世次名讳,家门中有不同看法。
-
07-292013樊氏源流中的某些历史根据《后汉书.樊宏传》谓:“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姓。”
-
07-292013关于樊氏《崇德堂》的调查先贤樊子,名须,字子迟,亦书樊迟,鲁人。《论语》记载:“樊迟从逰於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因特)、辨惑。子曰:善哉问。”山东樊子研究会《樊子世家》(2005年春印)记载:“舞阳侯樊哙为汉开国元勋,又是汉高祖刘邦的连襟,官至左丞相。汉高祖十二年(前195),钦赐樊哙故里(指今鱼台樊老家)建专祠祭祀樊子及列祖列宗。”(其后代)“在此大兴土木,修建庙、府、墓、林,树巨碑于墓前。林门石坊高耸,翁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