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氏
范武子(士会)
浙江、江苏、福建、河北、江苏、四川、辽宁、黑龙江、山西
范武子、范蠡、范仲淹、范晔
南阳郡、高平郡;南阳堂、高平堂、后乐堂
范长龙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显赫万分,自士会范武子以后,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可以说是曾经左右早期的世家钜族之一。
展开
云南会泽范氏字辈:“正光如道,德怀荣吉”。
云南会泽范氏字辈:“徳高永安邦,家道富贵长,朝廷如运正,自友天兴顺,鸿福龙重世,源远盛吉昌”。
云南镇雄范氏字辈:“德泽厚贤,孝占群英”。有一支字辈:“祖朝文登启,芝绍吉钟兴 本源德泽厚,贤孝占群英 重义尊师友,立各儒智珍 学成高美氏,光远振家声。”
云南祖修公字辈:“兴本源德,泽厚贤孝,占群英重,义尊师友,立名儒智珍 ”。
云南威信支系文正支系字辈:“永应,继思祖宗,端本从元,世大延长,德正克配,华国嗣芳,贤才钦仰,庆泽隆昌”。(9世-38世)
云南威信范氏字辈:“祖朝文登启 之绍吉忠兴 本源德泽厚 贤孝占群英”。
云南昭通字辈:“正仁日如宗,士山维家荣,广招顺德孝,秉志忠良通”。(24-43世)
云南会泽字辈:“徳高永安邦,家道富贵长,朝廷如运正,自友天兴顺,鸿福龙重世,源远盛吉昌”。
展开
范氏是一个很大的姓氏,在尧为伊祁氏、在舜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
先秦时期,范姓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西、河南和湖北地区。秦汉时,范姓已经分布到、河北、山东、江苏等长江以北地区,随后进入江南地区。唐安史之乱时,有河内人范坤举家十八口迁杭州,又迁南京,再迁福建宁化黄竹迳,是为范姓入闽始祖。宋朝时期,范姓大约有69万人,为宋朝第二十一大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河南、江苏,这四省范姓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山东、山西、湖北、江西、陕西,这五省的范姓又集中了31%。四川为范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范姓总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四川、冀豫、苏鲁三大块范姓人口聚集中心。明朝时期,范姓大约有4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为明朝第五十二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范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范姓人口净减少了26万。
当代范姓在全国的范围内主要集中于河南、安徽、山东三省,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33%,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苏、四川、辽宁、黑龙江、山西,这六省的范姓又集中了29%。河南省是范姓第一大省,约占范姓总人口的17%。
展开
郡望
南阳郡、高平郡、钱塘郡、敦煌郡、汝南郡、河内郡、山阳郡、外黄县
堂号
南阳堂、高平堂、钱塘堂、敦煌堂、汝南堂、河内堂、山阳堂、外黄堂,都是以望立堂。
此外还有后乐堂、芝本堂、鸡黍堂、永思堂、崇本堂、敦本堂、积善堂、忠恕堂、经义堂、逵道堂。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源自尧裔;望出高平。
全联典出范姓源流和郡望。
尘甑养晦;揽辔待清。
上联典指东汉陈留外黄人范丹(一作范冉),字史云,经学家、文学家马融的弟子,通五经,尤其精于《易》和《尚书》。桓帝时曾被任为莱芜长,他不干。生活极为贫困,居住简陋,经常断粮,当时人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钱范莱芜。”“养晦”,谓隐居待时。下联典指东汉汝南征羌人范滂,字孟博,举孝廉,以清诏使到冀州,登车揽辔,慨然有志要澄清天下,后升光禄勋主事,因与太学生结交,反对宦官,延熹年间死于狱中。
沼吴归隐;述汉成书。
上联典指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越国被吴国打败时,随越王勾践到吴为人质三年。回越后,助勾践刻苦图强,终于灭了吴国,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沼吴”,指废吴国宫室为污池,即灭吴。下联典指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历官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军,参与机要。他删、取各家《后汉书》之作,著《后汉书》,成纪传八十卷。
文正世泽;万笏家声。
全联典指北宋·范仲淹,卒谥文正。
心存忠恕;胸具甲兵。
上联典指北宋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自布衣至宰相,自述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下联典指范仲淹与韩琦任陕西经略副使,西夏人相诫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长啸却虏;杖策入关。
上联典指北宋范镇,少时作《长啸却胡虏赋》。下联典指明末范文程,曾谒清太祖,策定清军入关之计。
鸿门碎斗;岳阳题文。
上联典指鸿门宴上,范增拔剑击碎刘邦所赠玉斗,曰:“竖子不足与谋……”下联典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德如风月;才比方朔。
上联典指宋·范启,博学穷理,高尚不乐仕进,理宗赐号“风月处士”。下联典指宋·范杲,上书自言才比东方朔,擢知制诰。
六言通用联
生平惟存忠恕;胸怀广具甲兵。
上联典指北宋范纯仁,皇祐年间进士,历官襄城知县、侍御史,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河中府、和州、庆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哲宗时,官尚书仆射、中书侍郎,徽宗时,官至观文殿大学士。他曾说:“我生平所学,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下联典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少年时贫困而苦学,做官后以敢言著称。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历官西溪盐官、以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展开
-
12-232019范氏字辈大全-3安徽无为范氏字辈:“立新修德,道广崇业”。 安徽无为濡须忠恕范氏字辈:“仁安道居,义守礼节,学承士可 ;文思大进,德业时新 ,荣光全有,家国恒贞,忠恕传训,宗脉昌盛,尚武崇教,世运达顺。” 安徽无为范氏字辈:“辉先庭学正得云”。 安徽无为范氏字辈:“良子开达德,善术守先图,学富邦友志,文章爱国支 ”。 安徽六安范氏字辈:“家国从忠正,朝廷敦俊良,学修宏必显,道德茂英昌”。
-
12-232019范氏字辈大全-2福建大田范氏字辈:“良科得志”。 福建范氏一支字辈:“承善钦庭训自”。 福建建瓯市房道镇曹岩村字辈:“成家立智,兆子人昌,声名显达”。 福建上杭(百五郎庆岗支)字辈:“宜家敦大道,积善发长祥,心正天为佑,才会国有光,诒垂皆久远,和气自兴 昌,永代声名著,前人世德扬”。
-
12-232019范氏字辈汇总-1云南会泽范氏字辈:“正光如道,德怀荣吉”。 云南会泽范氏字辈:“徳高永安邦,家道富贵长,朝廷如运正,自友天兴顺,鸿福龙重世,源远盛吉昌”。 云南镇雄范氏字辈:“德泽厚贤,孝占群英”。有一支字辈:“祖朝文登启,芝绍吉钟兴 本源德泽厚,贤孝占群英 重义尊师友,立各儒智珍 学成高美氏,光远振家声。”
-
08-062013广东范姓源出河南范县范姓的始祖,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舜、夏、商诸代,称唐杜氏。入周后,改封于杜,后被周宣王所灭,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晋国,被任为士师,并因官命氏而改姓为士。后其曾孙士会为晋国的上卿,食采于范,自此,士会的子孙便按照“以邑为氏”的习惯,以范氏为姓,一代代繁衍下去。以此看来,范氏的开基始祖无疑是晋国的士会了。
-
08-062013范义庄何以运转800余年(二)从范仲淹所定的规矩来看,范氏义庄虽有个别条文涉及到济贫扶困的地方,更多的则是惠及整个族人,奉行的是普遍福利的原则,这当然是范仲淹时代情况的反映,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动荡的反复出现,这些条文已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来,需要随时作出调整,范氏后人曾为此多次修订、续订“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