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堵氏
洩寇(堵叔)
无锡、上海、山东、湖南、安徽、河南
堵简、堵霞、堵胤锡
河南郡、河东郡;知兵堂
待补
洩寇(堵叔)。堵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的公族,始祖堵叔是圣君周文王的后裔。根据《姓氏考略》上的记载,堵姓出自姬姓,堵原是一个地名,是郑国大夫洩伯的采邑,他的后代以邑为氏,世称堵氏,望族出于河南。据《左传》上记载郑国有堵叔。而《古今姓氏书辩证》上指出春秋时期郑国有堵叔。实际上楚国堵敖的后代亦有堵氏。当时的郑国位置,就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一带,采邑的“堵”在方城县一带,这里是全国堵姓家族的发源地。望族居于河东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故堵氏后人奉堵叔为堵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湛江市堵氏字辈:广传伟(万)业在崇辉锡成基治世长发桂泰灿生荣培
河源市堵氏字辈:春景本堂直
肇庆市堵氏字辈:世仲生章宏
清远市堵氏字辈:商建国守有重世祖发
潮州市堵氏字辈:继万春宏
韶关市堵氏字辈:正应用光文才得世志春方国胜显名直至上朝廷
揭阳市堵氏字辈:敬孝户吉祥万年广传茂
阳江市堵氏字辈:荣华富贵春
梅州市堵氏字辈:凤尔之良启大家言祖永儒伦守先志成国开光兴后继有人
云浮市堵氏字辈:忠厚肇基启佑荣昌敦崇礼义扶正纲常遵守祖训世继贤良求锡尔福长发其祥
茂名市堵氏字辈:春芳升映秀朝廷友大光
展开
堵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候,郑国有位大夫叫作洩寇的,被封在堵这个地方(进河南省方城县),世称为洩伯、洩堵寇、堵叔。他的子孙后来以他的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堵氏,世代相传,就称此为堵姓的起源。
现今全国包括无锡、上海、山东滕州、湖南常德、安徽固镇、河南原阳,都有为数不稀的堵姓人分布。其中河南新乡原阳有堵庄(1000多人)堵寨(六百多人)两个村 ;无锡江阴有个堵家村,约有300户人家;苏州金庭有个堵家地,约有100户人家。全国各地另有零星分布。
展开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①指今整个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
堂号
知兵堂:明朝时堵允锡以户部郎中出任长沙太守,率乡兵剿灭山贼。后来授湖北巡抚,贼人李锦有30多万众,被允锡打得投降。从此军威大振,人们都夸他知兵。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族繁郑国;
德被宜都。
——佚名撰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郑国大夫堵叔(洩寇),为堵氏的得姓始祖,其族繁衍,堵姓之人遍布郑国。下联典指明·堵琇为宜都令,广施惠政,民怀其德。
七言通用联
忠节见推于江浙;
氏族首笔于春秋。
——佚名撰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金坛人堵简,字无傲,能诗善画。元末为江浙行省检校官,平章庆童率兵平松江时,他任参谋,兵败为贼所擒,不屈被杀。下联典指春秋时郑国大夫洩伯,食采于堵邑,世称堵叔,其后人以堵为氏,称堵姓。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节尽一时,名传万古;
族繁郑国,德被宜都。
上联典指堵简。下联典指洩寇。
绩传荆州,湖北巡抚军声壮;
名播艺苑,无锡女史文望高,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堵胤锡,字仲缄,号牧游,江苏无锡人。历官长沙知府,以知兵名。唐王立,授湖北巡抚,驻常德,抚降李锦之众三十万,军声大振。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女诗人、书画家堵霞,江苏无锡人。字岩如,号绮斋,又号蓉湖女史。进士堵廷芳女,庠生吴元音室。少嗜读书,博通经史,喜于吟咏,游情绘事,兼工小楷。其诗清婉韶秀,高出晚唐,有烟霞想,无脂粉气。画法宋人,丽艳雅胜,出自天然,随意点染,皆臻神妙,非形似者所能比。而花卉写生深得徐熙笔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