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姓
舜帝
江苏、天津、陕西、宁夏、甘肃、浙江、安徽、台湾
第五伦、第五访、第五种、第五琦
东郡、陇西郡;东郡堂、陇西堂
待补
复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后有姚、妫、陈、胡、田,皆为同根同源,史称“妫汭五姓”。后舜的后裔不断发展,一直到商朝后期,舜的后代阏父归顺于周文王,任陶正之官。后周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并将长女大姬嫁与阏父之子妫满(舜后33代孙)。后来,武王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满氏因此被封为陈侯,位于陈地,国都位于今天河南淮阳县。妫满史称陈胡公,胡公满,其后代以国为姓,从而产生了陈氏,后代以胡公谥号为氏,产生了胡氏。
展开
陕西泾阳第五氏字辈:“天君景世有可长积志老学”。
展开
据《姓氏考略》载:“齐田氏后,汉时齐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又《后汉书·第五伦传》载:“后或改姓。”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削弱各地豪强的残余势力,曾经把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王的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房陵(今陕西咸阳一带)一带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族大人众,以门第顺序被分为第一至第八氏,例如大族田广的弟弟田英为第八氏,其孙田登为第二氏,元孙田癸为第三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也就产生了第五姓氏。唯有“第五”氏这一支后来出了不少名人,得以较普遍流传,所以作为显姓收到《续百家姓》中。第一至第八等姓,后来都改为单姓“第”及“五”(伍)两个姓氏,现在保留复姓的很少。
展开
郡望堂号
陇西郡:秦置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东乡以东及陇西南一带地区)。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东郡:东郡始建于秦始皇五年(庚申,公元前242年),取原魏国之地置东郡,包括河北大名府、山东东昌府、及长清县以西一带地区。西汉时期因之,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南部仆阳县及山东省东西部一带地区。东汉初其平中尝治武阳,臧洪为太守,又治东武阳。西晋朝时期废黜,东晋朝复置,在今河南滑县东部。北魏王朝徙治至滑台(今河南滑县),隋朝初期废黜,后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是由滑州(今河南滑县)改名而成,并非今山东省之兖州。南朝宋国再置东郡,在河南陈州府境。
陇西堂:以望立堂。
东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江扈堂。
展开
廉贞忠厚;正直清高。
——佚名撰第五姓
上联典指东汉长陵人第五伦,字伯鱼,耿直无私,以清节著称。建武年间举孝廉,官会稽太守,章帝时任司空。下联典指第五伦的曾孙第五种。
清高正直;忠厚廉贞。
——佚名撰第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第五种为官清正,名冠州郡,时人谓:“清高正直,以种为首。”下联典指第五种的曾祖父第五伦为司空,奉公尽节,所得俸禄仅给衣食,余皆散资贫民。
家谱文献
维扬邗东第五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家谱收藏者朱炳国处。
陕西旬邑第五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魏洛村第五氏宗祠。
展开
-
03-012020人口统计中国复姓第五主要聚居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魏洛村和埝口五村,这两个村子除了个别的杂姓外,基本都复姓第五。另外在全国各地的其它地方也散居着很多复姓第五。台湾有7家复姓第五,其祖先在今天的魏洛村,主要居住在台北市内湖区。
-
03-012020宗祠楹联廉贞忠厚;正直清高。 ——佚名撰第五姓 上联典指东汉长陵人第五伦,字伯鱼,耿直无私,以清节著称。建武年间举孝廉,官会稽太守,章帝时任司空。下联典指第五伦的曾孙第五种。
-
03-012020姓氏名望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东汉大司空(即东汉宰相)。其先齐诸田,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第五伦曾为东汉初年光武帝、明帝、章帝三朝元老,为官清廉无私,尽忠守节,其后辈有五人在朝为官,与东汉相始终。
-
03-012020郡望堂号陇西郡:秦置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东乡以东及陇西南一带地区)。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
03-012020第五氏起源复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后有姚、妫、陈、胡、田,皆为同根同源,史称“妫汭五姓”。后舜的后裔不断发展,一直到商朝后期,舜的后代阏父归顺于周文王,任陶正之官。后周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并将长女大姬嫁与阏父之子妫满(舜后33代孙)。
-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