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迟姓
迟(Chí)姓,姓氏多源,汉族的迟姓来源有商代贤人迟任、鲁孝公之子公子展及孔子弟子樊须,其他民族的迟姓来源有鲜卑族尉迟、安迟两氏,满蒙两族的迟佳氏等等。 姓氏起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贤人迟任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商汤王朝初期有个大贤人叫迟任。殷王盘庚为汤之九代孙,商朝第二十位国王,在位二十八年,曾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当时遭到贵族的反对。但是盘庚决意迁都,并作诰书晓喻举国王臣百姓,违者重惩,史称“盘庚迁殷”。盘庚在诰书中就曾引用迟任的格言:“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盘庚于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迁都以后,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盘庚迁殷后,继续“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故而在他逝世后,“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即保存在今文《尚书》中的《盘庚》三篇。有此殊荣,迟任的后人遂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分别有迟氏、任氏,得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迟氏族人大多尊奉迟任为得姓始祖。
迟姓
迟任、公子展(姬展、姬辗)、樊迟(樊须)、尉迟恭
山东、辽宁
迟任、迟昭
太原府;太原郡
迟万春
得姓始祖
迟任、公子展(姬展、姬辗)、樊迟(樊须)、尉迟恭。 展开
字辈信息
山东日照、台湾台北迟氏字辈:“允肇令名毓庆百世葆善树志以培尔祚”。 山东莱州迟氏一支字辈:“戒浮薄而重质朴”。 山东海阳迟氏一支字辈:“学守忠京万世永昌”。 山东海阳迟氏一支字辈:“丙金永少进(建)书文”。 山东蓬莱迟氏一支字辈:“本有家耀焕兆瑞继贤良先儒鸿声远”。 山东蓬莱迟氏一支字辈:“本宗澄耀运”。 山东蓬莱迟氏一支字辈:“应云树焕培”。 山东蓬莱迟氏一支字辈:“万明应云树焕培基”。 山东莱西迟氏一支字辈:“华春丰洪言来滨”。 山东莱西迟氏一支字辈:“宗功尚道德家庆统贤良举国文章贵承先世泽昌”。 山东黄县迟氏字辈:“有德本乃大作世永长存”。 山东陵县迟氏字辈:“吉祥在天永世积德”。 山东鱼台、东阿迟氏字辈:“衍允会庆连广宗贵士传乐道常遵守明瑞续万年”。    山东烟台迟氏字辈:“守忠国学文代齐可成……丕兴秉正敬日永昌”。 山东莱阳迟氏字辈:“宗功尚道德家庆毓贤良文光高伯子绵延世泽长”。 山东茌平迟氏字辈:“开衍允会庆”。 山东五莲迟氏字辈:“兆令明玉庆百”。 山东高密迟氏字辈:“金玉传(桂)琦”。 山东即墨迟氏字辈:“春学信仁明永建支欣丰”。 山东平度迟氏字辈:“花茂守禄得名扬”。 山东胶东迟氏字辈:“景云绍心(永增)法万丰敬秉(僧)守(升本)文(作)振志”。 山东迟氏一支字辈:“文玉传永长维新福德良”。 山东迟氏一支字辈:“清日道德家乃玉贤良华国宪章贵承先思哲昌”。 辽宁营口迟氏一支字辈:“兆志德林元昌门第克承基业丕振家声”。 辽宁丹东迟氏字辈:“恒吉仁德克彦玉庆崇本深源华宗连芳”。 辽宁东港迟氏字辈:“大官永士长文良公俭洋”。 辽宁大连迟氏字辈:“贵福振殿广永吉可传家”。 辽宁海城迟氏字辈:“文章忠继世曜有五千年”。 辽宁瓦房店迟氏字辈:“仁作兴家宝治国保平安”。 辽宁辽阳迟氏字辈:“佩显山卿(清)臣德永”。 安徽巢湖迟氏字辈:“圣本堂玉发春”。 安徽合肥迟氏字辈:“云春金玉兆(肇)广炳润昌”。 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博望镇上迟村迟氏字辈:“启大正宏昌,广生财有道,功宽信敏惠,睦族在敦伦。” 内蒙古宁城迟氏字辈:“寿喜全占云风”。 展开
迁徙分布
迁徙 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六十二位,人口约四十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25%左右。迟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迟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小姓,后世繁衍分布于中国的南方福建、广东以及云南、江苏等地。望族居于太原郡,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分布 迟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山东省的济南市、山东省乳山市、青岛市莱西市、胶州市、平度市、烟台市莱阳市海阳市、莱州市、茌平县、日照市东港区、日照市五莲县、蓬莱市长山岛、聊城地区临清市、栖霞市、招远市、昌邑市、诸城市、高密市、龙口市黄县、文登县、德州市夏津县、宁津县、陵县、荣成市、东阿县、济宁市鱼台县、即墨市、临清市,云南省的玉溪市新平县、昭通市彝良县、昆明市昆阳县、寻甸县,贵州省的贵阳市花溪区,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营口市、瓦房店市、海城市、鞍山市、丹东市东港区、开原县、朝阳市、台安县、铁岭市昌图县、盘锦市,吉林省的四平市、长春市农安县、蛟河市、德惠市、榆树县、敦化市、公主岭市、通化市,北京市,海南省,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尚志县等。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镝余堂:唐朝时有鄂国公尉迟敬德,战功累累。有奸臣说他要造反,唐太宗便招他来问。他回答说:“我随陛下身经百战,现在留下的,是枪刀弓箭里面捡回来的一条剩下的命。现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吗?”说罢,就脱光上衣往地下一扔,要唐太宗数他身上的伤疤,唐太宗流着泪抚摩着他身上的几处箭伤刀疤,安慰他,还令其展示给廷下群臣看。后世子孙有以“镝余堂”为堂号者。 忠武堂:唐朝时鄂国公尉迟敬德,战功累累。唐太宗在他逝世后赐谥号为“忠武”。后世子孙有以“忠武堂”为堂号者。 惟新堂:南朝时期的迟昭,官至淮东太守,锐意维新,颇有善政。其族人因以为“维新堂”。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 格言求旧; 锐意维新。 ——佚名撰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商代贤人迟任,殷王盘古迁都,作诰谕民,引迟任之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下联典指南朝时迟昭,官淮东太守,出仕锐意维新,有善政。 五言 格言传求旧; 善政播维新。 ——佚名撰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商代贤人迟任,盘庚迁都至亳时,作诰书晓喻百姓,曾引用迟任的格言:“人惟求旧(用人要找熟悉其性格、能力的老人);器非求旧,惟新(用器物则要找新的)。”下联典指南朝时迟昭,官淮东太守,锐意维新,颇有善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