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氏
陈胡公满
台湾、广东、湖南
陈胜、陈霸先、玄奘、陈独秀
颍川郡、汝南郡、下邳郡;三恪堂、德星堂
陈毅、陈云、陈寅恪
陈姓人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人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江州义门堂陈氏字辈:“开国万事立,其德震光月,性道为忠孝,心良必自新,强易催风照,勤起聚龙兵”。
昆陵陈氏字辈:“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延承继”。
桂城陈氏字辈:“初秀齐原安福寿文宗一大惟嘉佐邦国芳懋必昌畴范彝伦叙贻谋蔚后起绳下迪前光”。
湘乡陈氏字辈:“翼道传经崇对启绪瑞焕列星秀钟南楚俊彦鼎升鸿才轩奉本茂支蕃典敦礼叙”。
上湘石狮江陈氏字辈:“义门敦孝友星垂集贤良奕世齐增庆宗功裕远规模昭令绪雍睦振家纲颖上千年泽湘南百襈芳”。
义门陈氏字辈:“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长天才荣及第道学永傅芳开泰祥光运三元焕日新金章华国正长发万年兴”。
中湘白吒陈氏德星堂字辈:“世守祖训茂本培元家声克振令德方新笃生吉士秀启贤昆泽傅仁里庆集义门五伦有叙奕代相亲”。
中湘栗塘陈氏颖川堂字辈:“俊英祖锡显达扬宗培元树德本立道生贤哲继起孝友克敦长延世泽永振家声”。
义门陈氏傅义堂字辈:“兆正文章时发光昌祖功吉庆世泽悠长”。
中湘陈氏聚星堂字辈:“邦家之光惟明克永孝友恢先承恩立本”。
濡须陈氏大邱堂字辈:“祖居绍兴祥世代傅贤良德业原来茂豫知庆泽长书田耕有禄义利积盈仓孝友家能正宽仁国以昌”。
阳城(今山东滕州市)“意翠玉风泰生震官林”。
陈氏八修绍德堂字辈:“兆自清时立一经祖德傅诗书延世泽忠孝绍前贤”。
全椒陈氏字辈:“德大开宏业家荣其俊英”。
光州(今河南信阳市)固始县陈氏字辈:“元相福贵长明登万事华贤良安定国忠厚争传家”。
展开
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陈姓的足迹已踏上了湖南、江苏、山西、山东。
西晋末年,中原动荡,居民纷纷南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已经是陈姓主要的迁回迁移的地区。唐朝初,以河南固始人为主力,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攻入福建,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后人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后裔成为闽、粤、台地区和南阳诸岛陈姓的主要派系。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大批中原陈姓再一次移民福建,从此,陈姓成了东南地区的第一大姓。
宋朝时期,陈姓大约有30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9%,为宋朝第六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浙江、四川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河南、广东、江苏、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6%。全国形成了以闽粤赣湘、苏浙、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陈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陈姓大约有4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5%,为明朝第四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陈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纯增长率高达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省。
展开
郡望
颍川郡:秦时置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颍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以北的地区。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汝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郡治相当于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下邳郡:东汉置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一带。
广陵郡: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
东海郡: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治所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北)。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
武当郡: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省均县西北。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庐江郡:汉名舒,属庐江郡,隋初皇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省庐江)。辖境相当于今天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堂号
总堂号:颍川堂
分堂号:三恪堂,孝思堂,报本堂,聚星堂,光裕堂,孝友堂,维德堂,尊亲堂,三知堂,三相堂,三槐堂,三德堂,五云堂,仁趾堂,仁让堂,介福堂,文星堂,文圃堂,文会堂,文蔚堂,文笵堂,六望堂,世德堂,永和堂,永思堂,永睦堂,永誉堂,有归堂,同德堂,延庆堂,名贤祠,安定堂,安雅堂,如在堂,如德堂,孝义堂,佑启堂,良善堂,奉先堂,忠义堂,尚义堂,尚德堂,金鱼堂,金兰堂,怡善堂,怡怡堂,宜尔堂,承本堂,奎焕堂,映山堂,星聚堂,思成堂,思孝堂,思敬堂,重华堂,重德堂,追远堂,衍庆堂,恒慕堂,时思堂,训行堂,培本堂,培德堂,著易堂,萃和堂,萃伦堂,萃涣堂,萃贤堂,推己堂,崇正堂,崇本堂,旌义堂,惟善堂,惇伦堂,昼锦堂,敬序堂,敬爱堂,贻安堂,遗忠堂,遗风堂,诒谷堂,敦本堂,敦厚堂,敦睦堂,敦德堂,敦谊堂,道荣堂,渊源堂,瑞玉堂,慎思堂,慎德堂,义门堂,福田堂,源远堂,聚奎堂,聚原堂,聚德堂,团荫堂,毓庆堂,凤和堂,祯华堂,赉善堂,僾肃堂,德星堂,德雍堂,馀庆堂,庆馀堂,燕贻堂,翰文堂,树本堂,积善堂等等。
展开
四言通用联
元龙豪气;华岳希夷。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三国·陈登,字元龙,有威名。许汜言:“元龙湖海之士,豪气未除。”下联典出五代·陈抟,隐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太丘德望;颍水渊源。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陈寔,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世人称为“陈太丘”。
名高七彦;才擅六奇。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下联典出汉·陈平,六出奇计,助高祖得天下。
投辖留客;悬榻待贤。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西汉·陈遵好客,常将客人车轴上的销钉投入井中,使客不得急返。下联典自东汉·陈蕃,不善客,惟徐穉至,特设一榻,穉去则将榻悬起。
昌期五世;望重三君。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下联典出东汉·陈寔,与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济时伟略;经国文章。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陈琳,为曹操书记室,军国书檄,多出其手。下联典出东汉·陈登,具豪气,有济时伟略。
颍川世泽;太丘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下联典出舜之后妫满,周初封于陈,春秋陈国,建于颍川(今河南省淮阳一带)。下联典出东汉·陈寔,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
颍水流芳;敦睦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陈寔之子陈纪、陈谌,二人才德俱优。
慈训杖下;懿范堂前。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宋·陈尧咨以善射自矜,其母怒以杖击咨,后尧咨政绩显著。陈安节之妻王氏以厚赀嫁小姑,乡人称为“陈堂前”。
苏城世泽;四勿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陈氏宗祠“四勿堂”堂联。
绳其祖式;贻厥孙谋。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陈氏家庙联
六言通用联
鼎甲绵绵接武;春魁世世光宗。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代陈文忠、陈文肃兄弟,先后中状元。下联典指明代状元陈安、陈循、陈谨等。
展开
-
12-192019安徽湖北北京陈氏字辈汇总安徽怀宁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 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 注:清光绪二十七年陈旭修《义门陈氏宗谱》。
-
12-192019福建省陈氏字辈汇总福建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尧、舜、禹、汤、文,景、思、起、泰、君,季、愠、宗、德、永,元、荣、福、时、存,上、和、日、基、泰,兴、朝、茂、盛、彰,君、恩、成、宠、锡,咨、汝、益、颐、昌。 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福建南安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朝、廷、崇、宏、道、家、国、尚、材、良,光、卿、维、忠、孝、孙、胤、世、昭、扬
-
12-192019广东省陈氏字辈大全东大溪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 德、光、华、绍、有、尔,振、渑、自、世、绪、雄、图,常、传、海、国、流、芳、远,声、去、南、天、达、上、都。 广东大埔莒村岭下追报堂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 宗、之、乐、而、奶,尚、志、式、成、书。根、深、源、远,桂、馥、兰、芳,国、家、祯、干,奕、世、荣、昌。
-
12-192019河南广西陈氏字辈汇总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顺河乡大陈庄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龙、仲、德、忠,文、王、士、廷,雷、万、玉、应,如、以、启、圣,家、传、心、法,伟、建、宝、东,国、祥、泽、庆,海、明、志、鸿。 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贵、鸣、冠、书、林,建、广、瑞、祥、云,文、豪、佐、志、仕,英、武、正、乾、坤。 河南郑州陈氏家谱字辈: 宗,邦,万,选,天。
-
12-192019湖北省陈氏字辈大全湖北陈秋颜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 鸿、新、世、绪,敬、迪、前、光,传、家、孝、义,华、国、文、章,诗、书、启、秀,英、俊、联、芳,善、有、余、庆,和、则、致、祥,欣、逢、泰、宇,景、运、延、长,政、先、仁、惠,科、尚、贤、良。锡、福、咸、康,允、循、训、典,定、保、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