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氏
管仲(姬夷吾)、札剌亦儿·拜住。
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云南省、浙江省、四川省、江苏省、青海省、台湾省、均有拜氏族人分布。
名门修谱(缺)
冯翊堂、咸阳堂、海陵堂
名门修谱(缺)
管仲(姬夷吾)、札剌亦儿·拜住。
展开
待补
展开
拜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九百五十八位,多以咸阳、冯翊为郡望。
今甘肃省的兰州市、庆阳市宁县、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平凉市、临夏市,陕西省的渭南市大荔县、临渭区、咸阳市彬县、商洛市商州区,山西省的霍州市、运城市盐湖区、临汾市侯马县,云南省的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泾源县、吴忠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广东省的深圳市,河南省的周口市扶沟县、三门峡市、焦作市,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的宁波市,四川省的成都市,江苏省的镇江市杨中县,泰州市兴化市、姜堰市、盐城市大丰县、无锡市宜兴市、南京市,青海省的西宁市,台湾省等地,均有拜氏族人分布。
展开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咸阳郡:咸阳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周郝王十年(丙辰,公元前305年),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前338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在泾渭之交营建宫城,并迁都于此。
海陵郡:周朝时期称海阳,汉朝初期名为海陵,西汉武帝元狩六年(甲子,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东晋朝义熙七年(辛亥,公元411年),升为海陵郡。
冯翊堂:以望立堂,亦称高陆堂。
咸阳堂:以望立堂。
海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海阳堂。
展开
待补
展开
-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
-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