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氏
彻侯
山西、河南、内蒙
通 辨、通 琇、通 证
西河郡;直忠堂、西河堂
通福、通拉嘎
得姓始祖
彻侯。通姓家族的起源,一是“因地命氏”,一是“因避讳而名氏”。上古时有皇帝封为彻侯的人,他的后人以“彻”为姓,到了西汉时,为避汉武帝的名讳,将“彻”改为“通”,称为通氏。又有一说,是《元和姓纂》上记载的:“卫大夫食采通州,因氏焉。”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受封地名中的“通”作为姓氏。由此可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西河郡(今山西省离石县一带)。通氏后人奉彻侯为通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秦汉时候有一种官职叫作彻候,是一种职位很高的官职。那时候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有一个书生被封为彻候,他的后代以此为荣耀,就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称为彻氏。后来到了西汉时候,汉武帝叫刘彻,为了避汉武帝的讳,彻氏的后代就改为“通”姓(因为古代彻和通同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通姓。通姓的望族居住在西河(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县)。河南省潢川县也有聚集性分布(以踅孜镇最为集中)。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堂号
直忠堂:后汉时期的巴肃因为对待朝廷忠诚而闻名。他痛恨宦官败坏朝廷的风气,于是与窦武、陈蕃一起密谋株杀宦官。事情败露后,他被列入党锢。巴肃于是到县衙投案自首,县官佩服他的忠诚,于是要放弃官位和他一起逃亡。巴肃却对县官说:“做大臣的,有阴谋就不能隐瞒朝廷,有罪就不应该逃避刑法。”结果他被朝廷判为死罪,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称为忠义之臣。
西河堂:以望立堂。
通川堂:巴国君主廪君的后裔封于通川,即今四川达州通川区,引以为氏,后人纪念起源之处,因以立堂。
判官堂:明朝时期的良吏通本仁为山西朔州判官时,有德政,深受到百姓的感念、歌颂,其族人因设判官堂。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望出西河;
姓启通川。
——佚名撰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通姓的郡望和源流。
谱成巴邑;
氏肇春秋。
——佚名撰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通姓的得姓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
江阴大觉;
朔州判官。
——佚名撰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江阴人通琇十九岁出家,说法称旨,顺治帝赐号“大觉禅师”。下联典指明通本仁,为山西朔州判官。
五言通用联
横冈千万树;
大半已成龙。
——明·通润撰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通润《种松老人》诗摘句联。
江阴说法大觉;
朔州感颂判官。
——李文郑撰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江阴人通琇,十九岁出家,居武康报恩寺。顺治年间三次被召见,说法称旨,赐号为“大觉禅师”。下联典指明代人通本仁,任山西朔州判官,有德政,受到百姓感念、歌颂。
七言通用联
通达无阻福禄至;
川流不息财源来。
——佚名撰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通姓的起源地“通川”二字的嵌字联。
后代长仰墨花禅;
先人喜读冬关诗。
——佚名撰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画家通证明,僧,青浦人。嗜画山水,以太仓王圆照为师,西卢老人尝匾其居曰:“墨花禅”。下联典指清代诗人通复,僧,字文可,嘉兴人。工诗,有《冬关诗钞》。
十言通用联
德被朔州,巷里途歌感戴;
宗开巴国,瓜绵椒衍象贤。
——佚名撰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良吏通仁事典。下联典指春秋时巴国大夫通氏的始祖肇姓事典。
展开
-
04-132020通姓名人通 辨 元朝时期的高僧,雄县人。7岁的时候就拜礼真空为师,学习浮图法。皇庆初,万山和尚奉旨大做斋会,请通辩演法。忽然从法座放大光明,通辩圆寂了。当时白光四射,得到舍利子无数。
-
04-132020通姓宗祠通用联四言通用联 望出西河; 姓启通川。 ——佚名撰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通姓的郡望和源流。
-
04-132020郡望堂号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
-
04-132020通姓始祖 迁徙分布得姓始祖 彻侯。通姓家族的起源,一是“因地命氏”,一是“因避讳而名氏”。
-
04-132020通氏源流通(Tō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巴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古巴国有个大夫受封于通川(今四川达川),他是巴国君主廪君的后裔,时称“通君”。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通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
04-132020通拉嘎通拉嘎 (1942~),蒙古族;内蒙古扎赉特旗人。著名当代教育家、地理学家、译审。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现任内蒙古师大教育系党派支书记。历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内蒙古地理学会秘书长、内蒙古高校蒙文教材编译委员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等职。著作有《蒙语授课教学管理成果》、《蒙汉对照地理名词术语》、《普通自然地理》、《地质学基础》、《当代中国的内蒙古》、《气象与气候学》、《地质学基础》、《地图学》、《世界近代史》、《地貌学》、《中国气候》、《地理名词术语》等十余部大中专教材,以及《内蒙古自治区
-
04-132020通福通福 (1919~1989),达斡尔族,郭布勒氏;内蒙古鄂温克旗巴彦嵯岗苏木莫和尔图嘎查人。著名现代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内蒙古分会理事、副主席等职。
-
04-132020通庸通庸 (生卒年待考),字达中,自号不偏老衲。著名清朝僧人。四十岁在虎溪岩削发为僧。曾经住持泉州龟湖庵、卓锡天界寺。戒行修谨,坐卧一斗室。时有吟咏,客至相与酬唱。八十五岁完寂。
-
04-132020通如通如 (生卒年待考),号慧融。著名清朝僧人。幼守僧祇律戒,行清苦,修理梵宇,募建八寺,分处支派。论者谓其得“宗门衣钵”。
-
04-132020通理通理 (公元1700~1782年),字达天;新河人(今河北新河)。著名清朝僧人。明十宗五教之旨,通南山四分之法。教授三十余年,传戒十四期,成熟众伙,著作宏富。寂于北京万寿寺。著有《法华指掌疏》、《愣严指掌疏》、《圆觉新义疏》、《金刚新眼》等百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