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氏
以祖名为氏
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湖北
檀子、檀弓、檀道济、檀武臣
清河郡;集礼堂
待补
以祖名为氏。西周初,周武王的司寇苏忿生、大臣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檀伯达之后代子孙,有的以祖名檀为姓,称为檀氏,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檀氏。
展开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檀姓源出主要有三: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其二,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其三,古代鲜卑族姓氏。当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湖北等地均有。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闽,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孙分布福建各地。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清河郡:①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省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县,在今江苏省淮阴西南。后屡因河患迁移。清乾隆时移治清江浦。民国为淮阴县。今为淮阴市、淮阴县;高平郡
堂号:集礼堂
展开
檀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南城保障;
东鲁名贤。
——佚名撰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檀子为齐国臣,齐威王使守南城,楚人不敢为寇。下联典指战国时檀弓,善于礼,著有《檀弓篇》。
檀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作长城以绥万里;
上弹章而劾三凶。
——佚名撰檀姓宗祠通用联
进士两朝拥文武;
将军一代号长城。
——佚名撰檀姓宗祠通用联
展开
-
04-132020典故与趣事〖俊彦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今属山东省)人,自幼父母双亡,与兄姊流寓京囗。晋安帝隆安末年,随刘裕镇压孙恩、平定桓玄之乱,以军功先后封吴兴县五等侯、作唐县男。
-
04-132020檀姓宗祠通用对联宗祠四言通用联 南城保障; 东鲁名贤。 ——佚名撰檀姓宗祠通用联
-
04-132020檀氏名人檀子 战国时期齐国名臣。魏惠王与齐威王有一次一道打猎,谈到关于国宝的事,魏惠王问齐威王:“齐王有国宝吗?”齐威王回答:
-
04-132020迁徙分布檀姓源出主要有三: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
-
04-132020檀氏起源檀(Tán)姓,源出有三,一是以祖名为氏。西周初,周武王的司寇苏忿生、大臣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檀伯达之后代子孙,有的以祖名檀为姓,称为檀氏,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檀氏。二是为春秋时姜太公之后,以封邑名为氏。三是据《魏志》所载,出自鲜卑族檀氏。著名人物有檀子,檀弓,檀道济,檀武臣等。
-
04-132020檀武臣檀武臣 字以忠,号思吾,明代建德县(今安徽省东至县)人。檀父早亡,少时好学,善读兵法。明隆庆元年(1567年)中武魁,次年科进士,被任为宣州卫镇抚,后升任扬州掘镇守备。
-
04-132020檀道济檀道济 南朝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属山东省)人。
-
04-132020檀萃檀萃 清代诗人,字默斋,山西省高平县(祖籍安徽省望江县)人。
-
04-132020檀固檀固 字以忠,北宋池州建德人,熙宁年间进士,绍圣初年,上书批评朝廷罢免宰相范纯仁、吕大防及门下侍郎苏辙,又弹劾章享、曾布、蔡卞三凶。
-
04-132020檀弓檀弓 又称檀公,战国时人。亦为《礼记》篇名,古人注:“名曰檀公者,以其记人善于礼,故著姓名以显之。姓檀名弓,今山阳有檀氏。”著有《檀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