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叔氏
姬仪(太叔仪)
山东
太叔仪、太叔段
东平郡;东平堂、明鉴堂
待补
得姓始祖:姬仪(太叔仪)
展开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太叔仪的子孙,以此身份为荣耀,改姓太叔。后来,太叔这个称呼在贵族中流传。凡王公皇室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都称之为太叔,他们的子孙也演变为越来越多的太叔氏。二是出自春秋郑庄公之弟段,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受封于京城,众人称之为京城太叔。他的后代就取太叔两字为姓。太叔氏望出东平郡(在今天山东省东平、泰安一带),这个姓氏到了秦汉以后便逐渐少见。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
堂号
东平堂:以望立堂。
明鉴堂:明鉴的意思是象镜子一样看得清,看得远。春秋时期,卫献公被驱逐出国后,派人与宁喜谈判,要求回国,宁喜答应了他。太叔仪说:“宁先生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的棋子呢。下棋的人如果举棋不定,就不会胜利,何况你把国君当棋子,今天驱逐他,明天答应他回来,摇摆不定。看来宁先生的败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久后,宁喜果然被杀。人称太叔仪明鉴。太叔氏因号“明鉴堂”。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源自卫国;
望出东平。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太叔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汉廷良佐;
卫国大夫。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人太叔雄,官至尚书。下联典指春秋时太叔仪,为卫国大夫。
尚书显秩;
西汉储英。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人太叔雄,博学而有节操,官至尚书,为一代良臣。
成周衍派;
卫国名卿。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太春秋时卫国大夫太叔仪,为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
六言通用联
尊居尚书之位;
荣列浚明之邦。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有尚书太叔仪。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太叔权。
七言通用联
东方欲晓迎旭日;
平安无事庆尧天。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太叔复姓望族居住地“东平”二字的嵌字联。
八言通用联
西汉储英,尚书显秩;
成周衍派,卫国名卿。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人太叔雄,博学而有节操,官至尚书,为一代良臣。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大夫太叔仪。卫献公不问国事,整日饮酒、打猎,被大夫孙林父、宁殖驱逐出国。后来,献公又派人找到宁殖(已死)之子宁喜,让他帮助复国,并许诺事成后让他掌大权。宁喜杀了殇公,迎献公回国。太叔仪说:“宁氏父子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下棋还要举棋不定,小心谨慎,何况对国君!一定免不了祸。”果然,献公又讨厌宁喜专权,派大夫孙免余杀了宁喜。
展开
-
04-252020太叔姓宗祠通用联源自卫国; 望出东平。 ——佚名撰太叔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太叔姓源流和郡望。
-
04-252020郡望堂号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
-
04-252020迁徙分布太叔仪的子孙,以此身份为荣耀,改姓太叔。后来,太叔这个称呼在贵族中流传。凡王公皇室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都称之为太叔,他们的子孙也演变为越来越多的太叔氏。
-
04-252020得姓始祖姬仪(太叔仪)。从文献资料去追源溯流,太叔氏的姓源有两个: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时卫文公子太叔仪的后世子孙,有“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太叔。《姓氏寻源》和《古今姓氏书辩证》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
04-252020太叔姓起源太叔(Tài shū)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卫文公姬辟疆三子姬仪之后,属于以先祖排行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文公姬辟疆(公元前659~前600年在位)的第三个儿子叫姬仪。在古代,嫡系兄弟以“伯、仲、叔、季”为次序来排名,姬仪因排行为老三,所以人称“叔仪”,又因为他是王族之后,所以世称太叔仪。
-
04-252020太叔段太叔段 春秋郑国人。郑武公少子,庄公弟。母爱而欲立为太子,武公不许。在古代,太叔这样的尊称是被普遍采用,称呼王公贵族中排行三的子弟,而也可能被子孙延用演变成姓氏。见于古书记载的春秋时郑国有一位京城太叔,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后代,名叫段,受封于京城。他的后代就取京城太叔中的“太叔”两字为姓。
-
04-252020太叔仪太叔仪 古代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周朝的王族后代叫姬仪,姬仪排行第三,也就是卫文公姬毁的第三个儿子。古时候,兄弟辈排行次序,老大称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老四称季。姬仪为老三,就称作叔仪。而姬姓源自周朝王族,(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发)于是外人称呼叔仪时为表示尊敬,就称他太叔仪。太叔仪的子孙,以先辈的身份为荣耀,世代姓太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