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氏
墨胎允(伯夷)、墨胎智(叔齐)、子墨翟
陕西、四川
墨翟、墨麟
梁郡;梁郡堂
墨翁
得姓始祖
墨胎允(伯夷)、墨胎智(叔齐)、子墨翟。
展开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墨氏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七百五十位,望族出梁郡(今河南商丘)。墨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墨姓的姓氏来源有二:一个是如《潜夫论》上所记载,墨如的后代以墨为姓,称墨氏。即早在夏禹时,禹的老师就有墨如的,墨如的后世子孙也有可能就以祖先的名字作了姓氏。另一说法是由他姓改过来的,从《通志·氏族略》记载上推断,墨氏是从墨台氏改过来的。《姓考》上也有“孤竹君之后墨台氏,改为墨氏。”的记载。孤竹君是商代孤竹国(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西面,卢龙县至朝阳县一带地方)的国君,它一直作为夏、商、周王朝的附属国,公元前256年随着周王朝的解体而消退。周朝初年耻食周粟而活活饿死的伯夷、叔齐兄弟,便是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叫作墨胎允,叔齐叫作墨胎智。墨胎氏亦作墨台氏,他们的后代有以墨为姓的,亦称墨氏。几千年来,墨胎氏的后人分散各地,其中一部分人就沿用的这就是墨台氏祖先名字的头一个字成为今天的墨姓。如今,墨姓的人多生活在陕西、四川一带,而史上记载的墨氏多不于此地,因此应该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墨氏转迁。墨姓望族居梁郡(今河南商丘)。
展开
郡望
梁郡:亦称梁国,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市大部分地区及安徽砀山县诸地。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为梁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梁郡旧地置宋州,治睢阳县。
堂号
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梁国堂、睢阳堂。
展开
四言通用联
首阳高节,
兼爱遗风。
——佚名撰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商代末年孤竹国君的长子伯夷(墨胎允)、次子叔齐(墨胎智)。孤竹君原定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不接受。后来,二人听说周文王能养老人,便入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曾去劝谏;武王灭商后,他们隐居首阳山,自以为是商代遗民,以吃周人粮食为耻,终于饿死。下联典指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说派的创始人墨子,名翟,原是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儒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其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现存有《墨子》五十三篇。
展开
-
04-112020墨姓名人墨翟 姓墨,名翟(约公元前479-公元前381年),东周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宋国商丘人,生前为宋国大夫。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
04-112020墨姓宗祠通用联四言通用联 首阳高节, 兼爱遗风。 ——佚名撰墨姓宗祠通用联
-
04-112020郡望堂号梁郡:亦称梁国,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市大部分地区及安徽砀山县诸地。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为梁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梁郡旧地置宋州,治睢阳县。
-
04-112020始祖 分布得姓始祖 墨胎允(伯夷)、墨胎智(叔齐)、子墨翟。 迁徙分布
-
04-112020墨氏源流墨(Mò)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姜姓,据《潜夫论》上所记载,姜墨如的后代以墨为姓,称墨氏。夏启建立夏王朝之后,敕封姜墨如的儿子姜胎初为孤竹国的国君,姜胎初就以父亲的名字为姓氏,称墨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