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氏
后稷(弃、句龙氏)、子重(勾芒)、句践(勾践、姒菼执)
甘肃、吉林、辽宁、河北
勾涛、勾井疆、勾处士
平阳郡、渤海郡;平阳堂、渤海堂
待补
得姓始祖
后稷(弃、句龙氏)、子重(勾芒)、句践(勾践、姒菼执)。
展开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句氏(勾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七十四位门阀。句(勾)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句(Gōu)姓,源起于勾姓,古今通用。相传帝少昊有个儿子叫重,死后被封为东方之神,掌管天地万物的生长发育及生老病死,号称勾芒官(又有一说,仅主管树木的官而已),他的子孙引以为荣,称为勾氏。据书载,有一些困民之国里就存在以勾为姓氏的。南宋时,勾氏为避宋高宗赵构的讳,有改为句氏的,但发音均不变;也有改为苟氏的;另有改为钩氏的。句氏望族居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一带)。
展开
郡望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堂号
平阳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展开
姓启木正;
望出平阳。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劳宣湖北;
学操洙源。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方物撰青城志;
台阁标御史忠。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处士鉴赏第一;
龙爽丹青无双。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井然有序百事顺;
疆土长存万年昌。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圣门高弟承道学;
章阙忠臣上疏章。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勾井疆,字子孟,孔子的弟子。下联典指宋代史馆修撰勾涛的事典。有奏议数十卷。
展开
-
04-102020勾氏名人勾 涛 字景山,宋代成都新繁人。崇宁二年进士第,调嘉州法掾、川陕铸钱司属官。建炎初,通判黔州。田佑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佑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
-
04-102020宗祠通用联四言通用联 姓启木正;望出平阳。 ——佚名撰句(勾)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句姓源流和郡望。
-
04-102020郡望堂号郡望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
-
04-102020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得姓始祖 后稷(弃、句龙氏)、子重(勾芒)、句践(勾践、姒菼执)。
-
04-102020勾氏源流勾姓,出自以官名为姓 据《路史》载,相传,远古时期少皞氏的三儿子重曾作为勾芒官,为五行神之一,为木正,主管树木。重为后代就用他的官名“勾”作为自己的姓氏,今写作句姓。
-
04-102020勾龙爽勾龙爽 又名句龙爽,四川人,宋代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神宗时官翰林待诏,喜为上古衣冠佛疲乏人物,为一代奋笔。时称他画的人物“其状质野,有返朴之意。”
-
04-102020勾处士勾处士 宋代画家,宣和间鉴赏第一,凡四方所进,必令品定。
-
04-102020勾博学勾博学 战国时楚国人,数有战功,官至左将军,又被封为宕渠侯。
-
04-102020勾井疆勾井疆 姓句井,名疆,字子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门人。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淇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滏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再封“先贤”。其后代去“句”字,改为井氏,在井氏族谱名人录中有记载。
-
04-102020勾 涛勾 涛 字景山,宋代成都新繁人。崇宁二年进士第,调嘉州法掾、川陕铸钱司属官。建炎初,通判黔州。田佑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佑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