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氏
寒浞、寒封、姒杼
北京、天津、山东、内蒙、河北、河北、湖南、江西
戈讪、戈文、戈载、戈涛、戈源
临海郡、景州;平允堂、平寇堂
戈绍发
得姓始祖
寒浞、寒封、姒杼。
展开
朝阳区戈氏字辈:金银进城富衍繁兆启宏
海淀区戈氏字辈:东国大礼长怀慈得以次朝庭
通州区戈氏字辈:世泰治隆盛时和惠泽新绍先宏继序昭代啓文明承训忠良孝傅家佑吉祥裕后登兰桂科卫显荣光
房山区戈氏字辈:廉太国朝福兴邦永平安尽忠常报效万士富青天
丰台区戈氏字辈:克大兆怀长振树文成化庆祝广电仁
昌平区戈氏字辈:振 家 生 义 方 必 守 启 世 运 兴 学 先 崇
大兴区戈氏字辈:长东西成龙凤永星玉恩华
顺义区戈氏字辈:增、夕、衍、繁(本);兆、启、宏、恩
西城区戈氏字辈:世泰治隆盛时和惠泽新绍先宏继序昭代啓文明
延庆县戈氏字辈:承训忠良孝傅家佑吉祥裕后登兰桂科卫显荣光
展开
迁徙分布
戈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四十一位门阀。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个以戈为名的古国的后裔,《姓氏考略》载:“戈氏,禹之后,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望出临海。”上古夏朝时候,有个东夷族建立的戈国,是夏王朝的附庸国。后来戈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而戈国这个国名,原来也是取自地名。在夏朝的少康帝使夏朝盛以后,少康的儿子“杼”,就并合了戈国,那里不再称戈国,还是称为戈地。而杼又将王族中的人分封到戈地去。随后,受封戈地的王族又形成一支以地名为姓戈姓。常州戈姓先世源于临海戈氏。目前江西新干县赣江东岸有戈姓人口约2000余人。常州地区约有戈姓人口1300余人,占全市人口的0.064%。历史上常州戈姓也出现了许多杰出人才。山东济宁中区唐口戈户村约有戈姓人口3000人左右!在江西上高徐家渡白土村有戈姓3000左右!在石家庄市无极县小吕村有1500人左右!
展开
郡望
临海郡:《郡望百家姓》中记载:戈氏望出临海郡。三国吴太平二年置郡。相当于今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区。
景州:在今河北省东光县及景县一带。明代景州戈氏,人才辈出。
堂号
平允堂、平寇堂:明朝时候,饶平县知县戈尚有,执法平允。饶平距海甚近,海盗常登岸骚扰。戈尚有不发兵剿。县内有一种毒草能杀人,百姓常用它做坏事。戈尚有把这些犯罪的集合来,宣布“禁止用毒草。已经犯罪的暂不处理,要你们每天拔毒草缴给衙门赎。”大家不知要干什么,为了赎罪都踊跃去拔,很快把毒草拔光。戈尚有差人把毒草投到沿海各个井里,一村留一井不投,供民饮用。海盗突然登岸,在沿海井里提水解渴,所有海盗全都中毒而死。从此海盗平了,毒草也拔光了,奸民想利用毒草做坏事也没法做到了。皇帝知道了,提升戈尚有为刑部主事。
展开
望出临海;
源自戈国。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戈姓的源流和郡望。
民称召父;
画得宋风。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保山人戈允礼,天启年间进士,官麻城知县,有惠政,百姓把他比作“召父”(参见召氏联)。后官至工部侍郎。下联典指明代常熟人戈汕,字庄乐,善画,钩染细密,得北宋人画风。又能诗,兼善篆籀书。
文风丕变;
都监有名。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戈毅提倡明正文学,文风为之改变。下联典指宋戈颜为池州兵马都监。
一门双进士;
两朝四画家。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临危不惧称勇者;
海量豁达号杰人。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戈姓望族居住地“临海”二字的嵌字联。
公诸同好增友谊;
振笔直书表诚心。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新闻学家戈公振(1890-1935)“公振”二字的嵌字联。戈公振,名绍发,江苏东台人。著有《中国报学史》等。
都监著千城之绩;
提举倡正学之风。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戈颜为池州兵马都监。下联典指南朝戈毅提倡明正文学,文风为之改变。
归附兴朝,武略三建名郡;
昌明正学,文风一新太康。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名人戈预事典。下联典指元代学者戈毅事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