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逄氏名人

晓名
逄氏
2019-12-31
623

历史名人

逄丑父

据《春秋谷梁传》和《左传》记载:鲁国的季孙行父秃,晋国大将郤克眇,卫国的孙良夫跛,曹国公子首偻,他们于公元前590年冬十月,同时被齐国邀请去做客。当他们到齐国后,每人都由齐国派使的侍者,季孙行父由齐国的秃顶侍者招待,郤克由齐国的独眼侍奉,孙良夫由齐国的踮瘸者陪同,曹公子由齐国的佝偻侍伴,齐国国君齐顷公之母肖太后同叔子在高处观看笑而讥之,客人非常不高兴的回国。晋国大将郤克认为这是齐国有意侮辱诸国,也是他本人的奇耻大辱,为雪此恨,次年(公元前589年),联合鲁、卫、曹三国军队,集战车八百乘,步兵六万,战于鞍(北马鞍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晋鞍之战”。经过一场鏖战,“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齐顷公乘坐的战车被树干绊住,骖乘逄丑父与齐君换装易位,晋国大将韩厥赶至,行臣礼,逄丑父“令”齐君去华泉取饮,齐顷公借机而逃。

一作逢滑,逄丑父曾孙,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前494年,吴人攻入楚国,招陈怀公去会见,陈怀公拿不定主意亲谁远谁。《左传·哀公元年》载:“吴之入楚也,使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逢滑当公而进,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今吴未有福,楚未有祸。楚未可弃,吴未可从。而晋,盟主也,若以晋辞吴,若何?’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对曰:‘国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复。小国犹复,况大国乎?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陈侯从之。”于是陈怀公接受了逢滑的建议没有追随吴王阖闾。“国之兴也,视民如伤;其亡也,以民为土芥。”这是《哀公元年》的主题

一作逢同,逢滑之孙,《吴越春秋》作扶同,越国五大夫之一。句践九年(前488)正月,越王句践急欲报仇雪耻,与五大夫共商治国大计。逢同献远交近攻之计。《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载:“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天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憋,可克也。’勾践曰:‘善。’”逢氏计复堂号即源于此。《吴越春秋·句践归国外传》有传。

 

东汉时期大司马。

逄萌

汉朝人,字子康,一为子庆,汉北海郡都昌县(今山东省昌邑市)人。家境贫困,曾任亭长。县尉路过驿亭,逄萌候迎拜谒,感慨不 已,喟然叹曰:“大丈夫岂能为他人服役!”遂去长安就学,研读《春秋》。在长安时闻听王莽杀其子王宁,逄萌对友人说:“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于是悬冠于长安东郭城门,回归故里,携家渡海到辽东居住。  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即位后,逄萌又从辽东来到崂山,隐居在不其山(今崂山之铁骑山)下,讲学授业,“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汉明帝曾屡次下诏征其出仕,逄萌佯作疯狂拒之,后以寿终。明代即墨文人周如锦有诗赞曰:“逄萌悯三纲,举世无枉足。辽东不可留,崂山栖黄鹄。”因其一生不畏权贵,正义爱国,高风亮节,人人尊崇,《后汉书》有传。  逄萌墓碑:位于昌乐县河头乡古城村南,1594年(明万历甲午)建,后明崇祯、清康熙、光绪时三度重修。是纪念汉代隐士逄萌的石碑。碑高1.22米,宽0.655米。碑阳四周有线刻回形纹银边,中刻楷体大字“汉隐士逄萌墓”,右刻中楷碑文4行,记述建碑和重修年代及住持人。1985年夏,河头乡政府又立“汉隐士逄萌墓道碑”于该碑之右。

近现代名人

逄勇

男,1958年3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水利学会水文水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海大学环境规划与评价研究所所长。

逄先知

逄先知1929年10月生,山东胶县人。高中学历。编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见习秘书,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人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曾参与编写《毛泽东选集》等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