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黄克诚

晓名
黄克诚
2013-03-27
483

  黄克诚 (1902年-1986年) 原名黄时瑄。湖南永兴油麻圩下青村人。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生平概况 
 

       黄克诚 (1902年-1986年) 原名黄时瑄。湖南永兴油麻圩下青村人。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解放前

  1902年10月1日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下青村。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6年起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等职。
 

  1928年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起义,任永兴红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率部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不久改任第2路游击司令,返湘南活动。
 

  1930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的团、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第3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先后率部参加了巩固和发展湘鄂赣苏区的斗争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在“左”倾冒险主义领导时期,曾因反对进攻中心城市和抵制,“肃反”扩大化等数次被指责为“右倾”,并受到撤职处分,但他仍坚持原则,刚直敢言。
 

  1932年春反对冒险打赣州,在久攻不克,国民党军突然出击,部队损失严重的情况下,果断地指挥所部抗击和转移,使部队脱离了险境。
 

  长征中参加了3军团进行的主要战役、战斗。到陕北后曾任第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政治委员,与徐海东率部转战晋冀豫边地区,曾参加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参与指挥町店等战斗。
 

  1940年春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率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苏和皖东北地区,先后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1年10月初,率部驰援黄桥作战,进至淮海盐阜地区,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了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1941年后,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和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区党委书记。领导军民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斗争,发展壮大部队,解放了苏北大片地区。
 

  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50年递补为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9月14日向中共中央建议:尽快派部队去东北,应尽量多派,至少5万,能去10万最好,以创造大的战略根据地。
 

  1945年9月底率3师主力进军东北。
 

  1945年11月中旬起,国民党军沿北宁铁路连占山海关、绥中、锦西等地。
 

  1945年11月26日他又建议东北部队暂不在大城市交通干线作战,而以一部主力占领中小城市,建立乡村根据地,作长期斗争准备。后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是建立西满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46年3月在苏联红军从东北撤离时,指挥部队歼灭国民党收编的伪军警,先后攻占四平、长春、齐齐哈尔。
 

  1947年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治委员。
 

  1949年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解放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从所在新解放区的实际出发,灵活地执行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方针,注意城乡兼顾,着力抓好农村工作,领导清剿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土匪,镇压反革命和进行土地改革,迅速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并发展生产和文教事业。
 

  1952年11月调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
 

  1954年兼任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8年10月任总参谋长,参与制定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方针和各项规章制度。他自1954年起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长。

  1959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会议)上,批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中的错误,与彭德怀等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后被撤销职务,长时期受审查。
 

  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打击迫害。
 

  1977年12月出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
 

  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并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他坚决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平反冤假错案,重建和健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端正党风,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做了大量工作。
 

  1982~1985年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
 

  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病逝。
 

大事年表

年少时期


  1902年10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油麻圩下青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
 

  1922年夏,考入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寻找救国道路。
 

  1923年3月,参加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参加革命
 

  1925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年底受党组织派遣,赴广州考入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
 

  1926年6月,到北伐军总政治部接受军队政治工作训练,随后到北伐军前敌政治部做宣传工作。
 

  7月,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唐生智部做政治工作,参加了攻克汉阳、汉口、鸡公山、武胜关等战斗。
 

  1927年10月,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到湘南从事秘密革命活动。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领导湖南永兴年关暴动,任永兴红军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
 

  4月,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后改任第2路游击司令,率部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1929年春,受中央军委派遣,到国民革命军唐生智旧部做兵运工作。
 

五次反围剿
 

  1930年2月,奉派前往湘鄂赣苏区,先后任红5军大队、支队政委,率部参加攻打平江、修水和阳新县城的战斗。在攻打修水战斗中,身先士卒,率领攻城部队冒着枪林弹雨,爬云梯登上城头。
 

  6月,任红3军团第5军第3纵队第2支队政委、第8军第4师第3团政委,先后率部参加岳阳、平汉战斗和长沙战役以及红一方面军二打长沙战役。
 

  年底,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1月,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代理师政委。
 

  4月,调任第3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
 

  7月,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12月,任红3军团第1师政委。
 

  1932年1月,率部参加赣州战役期间,在多次向上级建议取消冒险攻打赣州作战计划未果、部队陷入敌人重围的情况,果断指挥部队抗击并及时转移脱离险境。
 

  3月,任红3军团第5军政治部主任,所部编入东路军入闽作战。
 

  7月,率部参加池江及大余战斗。
 

  8月,参加水口、乐(安)宜(黄)战役。9月,复任第3师政委。
 

  10月,宁都会议后,调任红3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第5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和东方军入闽作战。
 

  1933年11月,任红3军团第4师政委,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参加长征

  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率红3军团第4师担任前卫,连续突破敌人封锁线,掩护中央机关和后续部队顺利渡过湘江。
 

  1935年2月,任缩编后的红3军团第10团政委,率部参加土城、娄山关和第二次攻打遵义等战斗。
 

  11月,任中革军委卫生部部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办医院和卫生学校,为改善部队医疗条件、培养专门医护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1936年2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东征战役。
 

  5月,任红1军团第4师政委,率部参加西征战役,11月,率部参加山城堡战役。
 

抗击日寇

  1937年8月,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0月,提出恢复军队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的建议,获中央批准。同月,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政委兼太南军政委员会书记,与旅长徐海东率部转战晋冀豫,开辟太行山南段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参与指挥牛村、温汤、虒亭、张店、町店等战斗。
 

  1938年9月,与代旅长杨得志率八路军第344旅发起彰南战役,给平汉路西侧地区伪匪势力以沉重打击。
 

  1939年初,领导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2月,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委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冀鲁豫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参加磁武涉林战役。随后指挥所部歼灭了进犯我冀鲁豫根据地的顽军石友三部主力。
 

     5月,率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苏,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委。8月,东进皖东北,统一共产党在苏皖地区的武装力量,组建八路军第5纵队,任司令员兼政委。10月,率主力部队驰援新四军黄桥战役,与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于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了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络。
 

  1941年1月后,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和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领导苏北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和国民党顽军的进攻。
 

  1944年后,相继组织指挥高(沟)杨(口)、阜宁、两淮等战役,使苏北和苏中、淮南、淮北解放区联成一片。至抗战胜利,在坚持苏北敌后抗日5年中,率部作战5千余次,歼敌6万余人,开辟了拥有4万平方公里土地和800多万人口的解放区。
 

解放战争

  1945年9月14日,向中央提出创建东北战略根据地的建议。月底,奉命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3.5万余人进军东北,参加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东北人民解放战争。
 

  1946年1月,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吉林双辽郑家屯)副书记、代理书记。
 

  3月,指挥所部攻占四平、长春、齐齐哈尔等地。4月,新四军第3师主力参加四平保卫战。
 

  1947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主持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工作。
 

  1948年4月,任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委,领导冀察热辽军民医治战争创伤,支援东北战场南线作战。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月,任天津市军管会主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提出“接管建政,安定秩序,恢复生产,进行民主改革”的工作方针。
 

  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为发展湖南经济,安定社会秩序,肃清境内国民党残余部队及湘西匪患,组织支前,解决百万大军南下供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2年10月,调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主持建立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规章制度,提倡顾大局,反浪费,勤俭建军,为保证抗美援朝和国防建设的后勤供应作出了贡献。

  1954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协助彭德怀主持军委和国防部工作,组织制定国防战略和军队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各种条令条例,实施军队精简整编和重大制度的改革,调整组织机构,参与领导国防施工和军工生产,为巩固国防,加强军队建设,实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单一兵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战略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10月,兼任总参谋长。
 

  1959年庐山会议上,与彭德怀等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后被撤销党内军内领导职务。
 

  1977年12月,出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提出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实现干部年轻化的主张。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第二书记。在他的主持和领导下,纠正了党内、军内大量冤假错案。
 

  1980年11月,发表讲话,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正确评价与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对统一全党、全军的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
 

     1985年9月,由于健康原因,辞去领导职务。

  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