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荣剑尘

晓名
荣剑尘
2013-07-19
495

(公元1881~1958年),满族,瓜尔佳氏,原名荣源,后改名荣勋,字健臣,艺名和顺,后改剑尘,斋名三乐庐;北京人。著名曲艺单弦演员。

  祖居北京西郊健锐营,幼年曾在健锐营的功房习武,在私塾攻满文。其间常去离家不远的八角鼓票房听排练,十二、三岁即能唱一些时调小曲,如《反相思》(戏丫鬟)、《后娘打孩子》、《十二重楼》、《叹清水河》、《罗章跪楼》等等。尔后向八角鼓名票庆厚庵、高俊山求教,学唱岔曲、单弦牌子曲、联珠快书和拆唱八角鼓,兼学三弦、琵琶。几年后,成为健锐营一带八角鼓票友中的后起之秀。他常进城向城内名票请教,他的远房族兄、西城八角鼓名票德润田在艺术上给了他许多帮助,并为他伴奏。经德润田介绍,他拜识了八角鼓票界巨擘、联珠快书名家奎松斋,受到奎的教诲,随奎走票,观摩了许多名票的演出,结交了一批艺友,逐渐在城里八角鼓票界崭露头角。

  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荣剑尘拜在西城明永顺门下,成为明永顺开立单弦牌子曲门户的第一个弟子,从此正式作艺。民国初年,他从京西移居城内北新桥。这时,正是单弦牌子曲、联珠快书的极盛时期,强手如林。荣剑尘只能在小馆子中和分钱不多的堂会上演出,勉强维持生活。他潜心编演新曲,得到挚友谢芮芝的无私帮助,又有德润田、李镒山、庞玉山在音乐唱腔上帮他设计。他将《武十回》由四本改编为十本,将《翠屏山》由二本改编为五本,将《蝴蝶梦》由“扇坟”一本改编为四本,将《杜十娘》由二本改编为五本,演出后逐渐得到听众赞赏。

  约在民国三~四年(公元1914~1915年),荣剑尘两次去天津演唱,都未取得成功。因此,他下决心向各个单弦牌子曲名家学习,精心揣摩每一个曲目的细微情节,努力唱出人物的风采神韵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绘声绘色地把听众引入意境。他加工提炼京剧的表演动作化入单弦牌子曲表演,使形体动作分出文武老少、生旦净丑,面目表情分出喜怒忧思悲恐惊。他将舞台上的场面桌向台口左边移二尺余,向台口后边移一尺余,使自己站在舞台中心,扩大了表演区;并增加一把椅子,使演员可坐可立,从而加强了演员说唱故事的表现力。如唱《武十回》,他用京剧走矮子步的动作把武大郎唱活,同时衬托出武松的高大形象,使人物活灵活现。

  荣剑尘对单弦牌子曲音乐也进行了革新,在弦师的协助下,加强了音乐旋律,使其节奏更加严谨。除了〔靠山调〕、〔云苏调〕、〔怯快书〕保留半说半唱的唱法外,对诸如〔四板腔〕、〔叠断桥〕、〔湖广调〕、〔南城调〕、〔太平年〕、〔金钱莲花落〕、〔罗江怨〕、〔石韵〕、〔流水板〕等曲牌唱法都有独到的艺术处理。为了充实单弦牌子曲的曲牌,他将北京民间流传的〔军乐歌〕吸收到单弦的曲牌中。并曾两次到乐亭县向当地乐亭大鼓老艺人杨宝升求教,回京后与弦师反复研究,将“乐亭调”的唱腔收进单弦牌子曲,形成荣派〔乐亭调〕。在〔靠山调〕曲牌中加入〔拨浪鼓儿〕也是他的创造。由于他在艺术上不断革新,人们称他的单弦牌子曲艺术为“荣派”。

  约在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左右,荣剑尘第三次赴津,在南市燕乐升平演出,一炮打响,誉满津门,被称之为“单弦大王”。

  荣剑尘不断听取听众意见,校正并提高自己的艺术。由于天津曾有听众批评他唱的〔放焰口〕不够功夫,他便悉心研究焰口,在北京先后结识了红门寺茂林法师和香戒寺檀月上人,向这两位大和尚学习焰口技艺达二年之久。以后表演《翠屏山》、《武十回》放焰口时,弦师击打法鼓、吊钹,他边念边击打手磬、木鱼,使听众一新耳目。一次有数位僧人到剧场听他放焰口,散场后向他合十赞叹,连称“神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荣剑尘的单弦牌子曲演唱达到鼎盛期。除京津外,他还曾在宁、汉、沈等地演出。三十年代,他曾灌制有《杜十娘》、《沉香床》、《摩登遗恨》等三张唱片。四十年代他筹划集资在北京开设了一个曲艺园子“小上海游艺社”,后因亏损大,被迫停业。由于受此刺激,患轻度精神病,医治三年,康复后才重登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