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植姓
植( Zh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九位的姓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 0.05%。植姓源起于古时越国,古越国在今浙江中南部一带,其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即繁衍滋长于该地。植姓在四川、广西、安徽、台湾等地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其主要分布于广东之新兴、阳春、三水、顺德、怀集、花都,四川之汉源,广西之柳江、陆川,安徽之淮南,台湾等地。植姓也是日本姓氏。 姓氏渊源: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末期越国王族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等记载,越王之后有植氏。夏王朝时期,君主姒少康将自己的庶子姒无余封于越地,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从此有越国。勾践,名叫姒菼执,他就是春秋末期越国国君,是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 496~前 465 年在位。勾践即位后,在“夫椒之役”中遭吴国反击,兵锋大挫,退保会稽山,后用范蠡计向吴王夫差乞和。勾践返国后,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锐意灭吴雪耻。后乘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之际,勾践发兵袭吴,继以频繁的攻扰,至周元王姬仁三年(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公元前 473 年),勾践一举灭了吴国。旋乘胜渡淮,大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成为最后一代春秋霸主。当时周元王曾派遣使臣前来赐胙(祭福之肉),命为伯爵。植氏,就是越王勾践之后裔,被敕封在南越植邑(今广东番禺南部),其后裔族人以地名为姓氏,称植氏,世代相传至今。
植(Zhí)姓
越王勾践
四川、广西、安徽、台湾
植廷晓、植以进、植敏槐
南海郡、南越郡;南海堂、南越堂、鹤山堂
植久安、植启芬
得姓始祖
越王勾践。据中国唐代史籍《元和姓纂》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原本 10 卷,今有 10 卷本、18 卷本两种。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公元 812 年)成书。《元和姓纂》记载:越王之后有植氏。植氏是越王之后裔,但越始封于谁在史籍上无记载,而越王勾践复兴越国,称霸诸侯,乃春秋五霸之一,功勋殊可惊人,举措可泣鬼神,故后世植氏多尊勾践为其始祖。 各支始祖 植崇善:广东省番禺县白沙渡人,明朝洪武七年(公元 1374 年)进士,任江南毗陵郡太守。他与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师从方孝儒,后因皇室斗争怕祸及其身,便弃官于 1403 年来到四川邛州南门外买田置业,安家落户,相传数代不离此土,其后裔至今约千余人。 展开
字辈信息
广东怀集永固植氏字辈:毓秀钟奇瑞,成才美可嘉,如斯春泽广,奕世显荣华。....后面的待续。回去查族谱再补上。 广东云浮植氏字辈:“开肇五世毓秀荣昌枝发庭茂永佐朝纲”。 广西梧州、玉林植氏字辈:“元国云瞻廷光起维应中英统观祯嵩惟天可廷浩永纪林世绍怀儒树乃业耀文”。 四川邛崃植氏字辈:“美阳可以敏公雨如芳在枝叶多青茂良才维帝珍先代昌荣运仁智传家长修德存礼仪富贵信久全”。  展开
迁徙分布
植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六十三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九十六位,人口约二十九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0.0018% 左右。 植氏源起于古时越国王族后代,古越国原在今浙江中南部一带,战国初期得封于植邑,因此得姓。在其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即繁衍滋长于该地。晋室南迁至江东时,一些北方豪族也随之迁于今浙江中南部,并强行抢占土地,掳当地土人为奴,致使植氏避难四奔,南迁福建,西徙江西,北上安徽。 如今,在广东省的广州市花都区、新兴市、顺德市、花县、肇庆市怀集县、茂名市、高州市、曲江市、惠州市、佛山市、罗定市,四川省的成都市邛崃县、汉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柳州市柳江县、陆川县、桂平县、玉林市容县、北流市,安徽省的淮南市、天长县,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太湖西山岛、金湖县、洪泽湖市,贵州省的从江县,台湾省等地,均有植氏族人分布。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南海郡:秦始皇三十三年(丁亥,公元前 214 年),秦朝置南海郡,其时辖境包括今广州、韶州、潮州、惠州、肇庆、南雄诸府州及高州府北境、广西旧平乐府东境、梧州府东南境皆其地,郡治在番禺,即今广东省治。汉朝时期亦置南海郡于此,辖境包括今广东滃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一带地区。。三国孙吴以后兼为广州治。隋朝时期废郡,后又复置。唐朝时期亦曾废黜,不久又复置,又废。宋朝时期,称广州为南海郡。元朝以后废除。 南越郡:亦作南粤郡,即今两广(广东、广西)之地,治所在番禺(今广东番禺)。东汉时期兼指南越、闽越。秦朝末期,南海龙川令(今广东龙川)赵佗兼并桂林、南海、象三郡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自立为南越武王。汉朝初期,南越虽对汉称臣,实为一割据政权。赵佗死后,三传至其五世孙赵兴为王,汉武帝要统一南越地区,于汉元鼎四年(丁卯,公元前 114 年)派遣使者安国少季、终军等去招抚赵及其母王太后樛氏入朝。南越王赵兴及王太后都同意归附内属,但丞相吕嘉坚决反对,起兵杀死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汉使。汉武帝于汉元鼎五年(己巳,公元前 112 年)秋发兵十万攻南越,于次年冬俘获吕嘉,平定南越全境。汉武帝曾封闽越贵族余善为东越王,吕嘉反汉时余善曾与通谋。至汉元鼎六年(乙丑,公元前 111 年)秋,余善又起兵杀汉军三名校尉,于是汉武帝再命大军往讨,至汉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 110 年),东越贵族杀余善请降,事平。此后南越国消,其境被置为南越郡。 堂号 南海堂:以望立堂。 南越堂:以望立堂。 鹤山堂:源出植敏槐,字穉青;四川邛州人(今四川邛崃)。著名清朝学者、教育家。清顺治八年(公元 1651 年)举人。战乱之后,郡内书籍尽毁,他以家藏《礼记存要》一书教授诸生长达二十余年。植敏槐筑室在白鹤山南,学者因此称其为“鹤山先生”。植氏后裔族人因称“鹤山堂”。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待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