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郑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郑姓
郑桓公
浙江、江西、福建
郑板桥、郑成功
荥阳郡、高密郡、南阳郡;荥阳堂、通德堂、南阳堂
郑振铎
得姓始祖
郑桓公 展开
字辈信息
重庆黔江冯家坝\湖北咸丰杨洞郑氏字辈: 朝庭大国家,世上学万元,兴盛光宗德,南桂启敦方,红昌成先泽,贤才克毕良。 涪陵市郑氏字辈:朝方士玉国,如大宗有光,道学维克永,从本家世昌。 重庆郑氏字辈:心文 章光祖德 仁义绍家 重庆郑氏字辈: 文朝仕之国,光天明心宪, 仁宏德泽远,时兴登万世。(现有宪字辈) 长寿县新市镇云台安郑氏字辈:(原籍湖北省麻城市孝感乡):守圣明芝谟,卓朝廷大臣。 文章光尚国,才学超宗仁。 仕子美如玉,贤林秀四春。导统传万世,天眷永垂绅。 丰都两汇乡郑家大沟郑氏字辈: 荣芳仕单朝,明文国瑞应 万世维有本,昌隆佑启贤 传承圣恩德,海源崇济达 书立生俊贵,光耀永福康 其他十六字派:先贵崇帮,仪孟仕永 成文祖庭,荣世德洪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天官赐福,长发其祥。(又20字 ):文登在之周,曰仕方武隆 廷章铭世泽,永恒定家帮。 巴县西城里九甲白鹤场郑氏字辈(璧山县河边乡郑氏):靖应友遇逵 英子师荣天 世鸿昌庭焕 永秉万载贤。 后改宗派 靖应友遇逵 英子师荣天 世鸿昌庭贤 东京大德傅。 璧山县郑氏字辈(读音):英子司维天,志洪昌廷贤, 文华照舟绪,东京大德传(现有贤字辈。 重庆荣昌郑氏字辈:世德卓家士,文明应时开,少先光祖志(现有时字辈)。 荣昌县仁义里狮子屋基郑氏字辈:时少长鸣远,家传成代光;永昌忠厚泽,鸿程共书香。 武隆郑氏字辈:之国到为玉 新家立寿帮 景福西天席 迟师克尚昌 重庆大足:永世长朝惜文兴大国昌天才开周泰宗明万代发 展开
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郑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1%,排在第十五位。浙江为郑姓第一大省,约占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这三省郑姓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中国郑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以浙江为中心的郑姓聚集区开始形成。 当代郑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东,每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人以上。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上海、吉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达到2.7-4.5人。密度最高的(2.7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9%,郑姓人口大约181万;0.9-2.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1.6%,郑姓人口大约608万;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洛阳郡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因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 高密郡 又称高密国,西汉汉宣帝时改胶西郡置高密国,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高密市,治所在高密,辖境包括今山东胶州和潍坊一带。 雍州郡 东汉时期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关中、陇西地区,包括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西北部一带地区。 陇西郡 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 南阳郡 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 荥阳郡 三国时期,曹魏正始三年(242年)将原有的河南郡分出一部分设置荥阳郡,辖地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即郑地区。 堂号 荥阳堂:以望立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高密堂:以望立堂。 雍州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通德堂:史称北海相孔融敬重郑玄,在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称之为“通德门”,因以为堂。 博经堂:西汉朝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某一经,郑玄却力主博通诸经,因以为堂。 安远堂:汉宣帝执政时期,郑吉为侍郎,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后封为安远侯,派他卫戍西边国境,是为西域都护使。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艺工三绝;文成一家。(上联典出唐朝郑虔,善画、好书、工诗,唐玄宗誉为“三绝”。下联典出宋朝郑厚,工文词,自成一家。) 古之遗爱;号为司农。(上联典出春秋郑子产,孔子称之为“古之遗受也”。下联典出东汉郑众,官大司农,人称“郑司农”。) 家传诗教;系出荥阳。(上联典指东汉郑玄,为汉朝经学大师。下联典指郑氏望居荥阳郡。) 家传诗教;声响蓬莱。(此联为郑氏宗祠荥阳堂通用堂联。) 画荻欧母;乞巧采娘。(上联典出北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郑氏守节教子。下联典出郑侃之女采娘乞巧日梦织女授其神针。) 尚书世禄;通德名门。(上联典自东汉郑均,章帝赐尚书禄终其身。下联典自东汉郑玄,广开门衢,曰“通德门”。) 家著葩经;庭留松荫。(全联典出东汉郑玄,遍注群经。) 鄢陵世泽;心史家声。(全联典自南宋郑思肖,著有《心史》。) 鄢陵世泽;司农家声。(全联典出东汉郑众,章帝时为大司农。) 一门尚义;九世同居。(此联为浙江省浦江县义门郑氏碑亭联元翰林学士禄帖木撰。) 五言通用联 书画留三绝;文史添五略。(上联典出唐朝郑虔,诗书画,号称“三绝”。下联典出南宋郑樵,著《通志》。)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全联典出清朝郑燮。“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石井满腔血;瀛台寸草春。(此联为清朝沈葆祯,题台湾省台南市郑成功祠联。) 合族源流始;同居发朝初。(此联为浙江省浦县郑氏宗祠“郑义门”同居碑亭联。) 荥阳绵世泽;秋浦振家声。(此联为安徽省东至县莺山牌楼下村郑氏宗祠联。上联典出郑氏郡望。下联典出本支郑氏居住在秋浦河边。) 六言通用联 通德门联阀阅;尚书履响蓬莱。(上联典出西汉郑崇,为尚书仆射。下联典指东汉郑玄。)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清朝郑燮自题联。) 七言通用联 北战南征收宝岛;船来帆往下西洋。(上联典指明朝郑成功。下联典指明朝郑和。) 名高艺苑何由怪;德感黄巾不入乡。(上联典指清朝郑板桥。下联典指东汉郑玄。) 草随爱日生书带;兰及春风兆笔花。(上联典指东汉郑玄。下联典指西汉郑崇。) 威震西域封安远;学传北海集大成。(上联典出西汉郑吉,为安远侯。下联典出东汉郑玄,学说集汉朝经学之大成。) 三台道学传千古;六邑文章本一人。(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 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此联为郑氏宗祠通用堂联。) 三朝旌表恩荣第;九世同居孝义家。 展开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