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禹姓
禹(yǔ)姓: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7位。2013年全国人口普查禹姓排305位。 姓氏来源: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元和姓攥》称:禹氏,夏禹之后,支庶以先祖谥号为姓。传说禹为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戎禹。大禹的父亲叫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因治水不利被责。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改变治水方法,终于将洪水制服。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帝选为继承人。舜帝死后,禹继位夏部落联盟首领。 在大禹后裔中,禹氏一支以祖上的谥号为姓氏,称禹氏,世代相传。禹氏族人尊奉夏禹为得姓始祖。
禹姓
大禹
山西、江苏、甘肃、湖南
禹显、禹之鼎
陇西郡、琅琊郡;陇西堂、琅琊堂
禹作尧、禹春旭
得姓始祖
大禹。禹姓姒,名文命。大禹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平治水土的大业。帝舜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禹的后代子孙以先祖谥号为氏,尊大禹为禹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字辈信息
山东临沂禹氏字辈:“立得传方化 文光锡汝亭 志在承先守 尚可存嘉庆 河南省新蔡县禹氏字辈:“开朝文学 兴连举校 培定加深 记世永耀”。 湖南邵东团山禹氏字辈,原编排:沐天应元崇宗祖,永佐朝廷富世兴,再加(嘉)安邦定国志,金玉荣华贵万春。续编排:忠孝光前列,诗书启后长,精诚明道学,仁寿灿南方。新编排:礼仪腾辉达,昌盛仰先芬,群杰延千纪,文武耀敦伦。 河南柘城禹氏字辈:“万茂庭殿自风建志(安)”。 河南禹氏一支字辈:“一功殿宗德”。 陕西安康回族禹氏字辈:“文晓高金富贵(秀)高(继)世思正”。 展开
迁徙分布
禹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七位。在2013年人口统计中排305位。禹氏族人早先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 据湖南邵东《团山禹氏族谱》记载,该支禹氏始迁祖太白公自西晋咸宁年间(公元275年)由江西泰和肇基湘中邵邑。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子孙遍布湖湘川黔等地。辛亥革命先驱禹志谟是团山禹氏56代孙。 据韩国《丹阳禹氏族谱》记载,始迁祖禹玄在高丽初年从中国东渡到丹阳定居,高丽(고려)是中国元朝时期的行政省之一,全称为“征东行中书省”。禹玄在1014年(高丽玄宗5年)中了进士,任正朝户长,追增为门下侍中平章事。 据历史文献《陇西堂禹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禹氏族人一支从江苏苏州阊门外禹家巷迁兴化东乡(戴窑北侧两公里一带),后逐渐形成禹庄自然村落。到了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禹氏家族遭难,全村禹姓几乎灭绝。幸存一禹姓六岁男孩因急中生智躲在量米的笆斗里,才逃过劫难。因此禹氏小孩被唤作禹斗宝,在其舅母抚育下成人。因此,禹斗宝被后人奉为始祖(中兴始祖)。到了明朝中期,禹庄禹氏家族开始兴旺,其后裔中的禹龙(字子化)擅长诗文。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中国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中国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中国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中国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中国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中国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中国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中国江苏南京一带,此后作废置的用途。 堂号 琅琊堂:以望立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亦称陇右堂。 十起堂:大禹治理天下,勤政爱民,吃一顿饭间因有公事急待处理而放下碗十次;洗一回头因有公事要把头发挽起来三次。历史上称“一馈十起,一沐三握发”。 惜阴堂:因大禹珍惜寸阴时间而命名。 此外,还有敦素堂。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 居官恒约;善画成图。——佚名撰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临洮人禹祥,官仁寿知县,处世侍物,以诚实不欺为宗旨,居官清约,生活如贫寒之士。下联典指清代画家禹之鼎,字尚吉,号慎斋,江苏省江都人,康熙年间官鸿胪寺序班。善画人物、仕女,尤其擅长肖像画,多用白描,当时很多名人请他画像。 居官恒约;为将壮烈。——佚名撰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禹祥,居官清约如寒士。下联典指金·禹显守襄阳,元师攻之,城陷被擒,得脱,复被执,不屈死。 南朝播誉;金史传名。——佚名撰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禹万诚事典。下联典指金朝人禹显,元光初年率二百人守襄垣,元师集步骑数千攻之,城破被擒,不屈死。 六言 绩著常州刺史;化行仁寿使君。——佚名撰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常州刺史禹万城,政绩卓著。下联典指明代知县禹祥,临洮人。知寿县,处已接物,惟以不欺,居官清约如寒士。 七言 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 ——佚名撰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陕西省韩城市会稽山大禹庙联。 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徵见道心。——佚名撰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禹庙联。禹庙建于南朝梁,祀大禹。下联语出《古言语尚书·大禹谟》。 为官清约如寒士;宁死不屈亦英雄。——佚名撰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知县禹祥,临洮人。知寿县,处已接物,惟以不欺,居官清约如寒士。下联典指金代义胜军节度使兼沁州招抚副使禹显,雁门人。元光初将二百人守襄垣,元师集河朔步骑数千攻之,数四不能拔。会内变,城破被擒。得脱,复被执,不屈,死。 秀句惊人时戛玉;清言对客总如兰。——禹之鼎撰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画家禹之鼎(1647-1709)自题联。禹之鼎,字尚吉(一作上吉),号慎斋,江苏省江都(扬州市)人。康熙中任鸿胪寺序班。他以善画供奉内廷。尤工写照,秀媚古雅,为当代第一。许多名人小像都出于他手笔。 十二言 与水不争能,力尽八年惟注海;我堂思肯枸,目穷千里更登台。——佚名撰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联。禹王台坐落在开封城东南部,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曾在此鼓吹奏乐,人称吹台。明代在吹台上建禹王庙,遂改名禹王台。禹王庙大殿立有高大的禹王像,东西两侧壁上镶嵌着仿古砖雕,描述禹王率领人民治水的功绩。 展开
姓氏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