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须姓
须姓,源于风姓,出自周朝初期太昊伏羲氏裔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须,出太昊伏曦氏风姓后裔,有须句国。”西周初期,周武王将太昊伏羲氏的裔孙封于须句(今山东寿张、东平之间),建有须句国,亦称须朐国,子爵,史称其国君为“须句子。 须(Xū)姓源出有: 春秋前期,作为一个小诸侯国的须句国屡遭邻邦邾国的侵犯,在周襄王姬郑十五年(鲁釐公姬申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 邾文公曹蘧蒢出兵攻破须句国,国君须句子仓皇逃至鲁国。由于鲁釐公的母亲成风是须句国君的女儿,便对鲁釐公说:“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若封须句,是崇昊、济而修祀,纾祸也。”因此,鲁釐公接纳了须句子并好言相慰,然后于次年(鲁釐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出兵伐邾,夺取了须句国,把须句子送回国去复位。此后不久,须句国再度为邾国所灭。到了周襄王三十二年(鲁文公姬兴七年,公元前620年),鲁文公再次出兵伐邾国,夺回了须句国之地。但他嫌须句子软弱无能,因此未再使须句复国,而是将当时逃奔鲁国的郑文公姬捷的儿子安置在那里,显然须句已成为鲁国的一个邑地,并改称为“须昌”。 在亡国后的须句国王族后裔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称为姓氏者,称须句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简须氏、句氏两支,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须氏正宗。该支须氏正确读音作xū(ㄒㄩ)。须氏族人大多尊奉伏羲为得姓始祖。
须姓
伏羲、须句子、樊须
山东、江苏、上海
须贾、须元
渤海郡、琅琊郡;渤海堂、琅琊堂
须正勤、须乾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伏羲、须句子、樊须。 各支始祖 须良德:明洪武初避乱由辽东迁毗陵中右厢浮桥,後裔分迁至江阴、常熟、金坛、宜兴、阳湖等地。是为江苏常州须氏始迁祖。 展开
字辈信息
浙江省须氏字辈 温州市须氏字辈:以景思宗祖文才春正洪光明传世德忠孝启元功定国安邦显怀仁慕义通。 宁波市须氏字辈:宗君应尧玉圣元凤学汝开国正光明。 杭州市须氏字辈:富世匡诗书,礼功百代昌,启开文明运。 台州市须氏字辈:华庆起文才光荣昭世德,国家与志士祥瑞耀邦基。 嘉兴市须氏字辈:孔毓天述贵绍翰嘉吉先效式云从荣化。 金华市须氏字辈:相殿裕正东文学永昌宏光华明主德兆纪应春松。 湖州市须氏字辈:吉庆祯祥猷贤达天。 绍兴市须氏字辈:万怀步佳治子宦。 舟山市须氏字辈:吉庆祯祥猷贤达天。 丽水市须氏字辈:吉庆祯祥由贤达天。 衢州市须氏字辈:三中启国志道德永光,学校开政家庭大昌。 展开
迁徙分布
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一位门阀。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远古时伏羲的后代封为子爵贵族,让他们建立了须句国(今山东省梁山县小安山镇东张庄村北。)清代蒋作锦(1817-1864年)是今东平湖水库二级湖内今属于梁山县馆驿镇的大营村人,咸丰年间进士,曾任过黄河钦差。此人知识渊博,富有考古精神,对东平湖一代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都作过精细的考证,著有《东原考古录》,该书“须句城考”中这样写道:“须句,风姓国,鲁附庸,灭于邾,地入鲁。城在安民山东济水上。汉地理志寿张县西北有朐城,是左传。杜注须句在须昌西北,非也。实在须昌城南三十里。考《水经注》,济水东北过汉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水东北来注之,又此迳须句城西注。城临济水,济水西有安民亭,亭北对安民山,今安民山东六里张家庄(是)其故地也。庄西杨家堤口即济水故道。城南(距)安民亭六里,东南距汉寿张城十七里,东北距今治三十里。村人掘地时见瓦砾及城旧址云。” 《东平县志·古迹》亦载:“须句城,在安民山东济水上。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至今已千余年。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堂号 琅琊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陆量堂:汉朝时有须无封,爵为陆量侯,四代世袭,其后裔子孙因以立堂。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绨袍赠友; 华胄绍封。 ——佚名撰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魏国中大夫须贾,范雎贫因的时候一度跟着他做事,曾诬陷范雎,使范雎被魏相魏齐派人鞭打致重伤。范雎在王稽、郑安平帮助下逃往秦国,化名张禄,受秦昭王重用,任秦相。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私下里穿着破旧衣服去见他,他赠给范雎一件绨袍(粗丝做的袍子)。当他发现范雎为秦相时,便光着上身前去射罪,范雎因他馈赠绨袍,还念故人情意,便也不再追究。下联典指汉初人须无,高祖时,受封为陆量侯,绍(历代承袭)封达四代。 七言通用联 故旧有绨袍之赠; 荥阳嘉摧敌之功。 ——佚名撰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魏国中大夫须贾“绨袍赠友”事典。下联典指汉初人须无,功于荥阳,受封为陆量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