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夏姓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4位。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夏氏人口约468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39%,排名第55位。夏氏主要由姒姓夏氏和妫姓夏氏组成。其中以大禹後裔姒姓夏氏为主。
夏姓
夏后禹
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
夏禹、夏启、夏竦 夏原吉、夏言
会稽郡;会稽堂、秘书堂
夏云杰、夏道虎
得姓始祖
姒姓夏氏出自百朝之祖-夏朝大禹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史记·夏本纪》记载,相传帝尧之时,尧命颛顼帝的后裔鲧治理洪水,鲧为救万民于水火,窃天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然而单一采用堵塞之法,九年治水未能成功。舜获得尧的权位後,殛鲧于羽山。“息壤者,言土自长,故可堙水也”。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祝融用吴刀剖开了他的尸体就产生了夏禹。夏禹兼用疏导之术,踏遍神州大地,平山浚川,历经十三年终于平息了水患,封于颍川及南阳,都于夏邑,禹州,南阳等地。公元前2070年大禹治平天下,登天子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族名、国号夏后氏,源出姒姓。 展开
字辈信息
重庆夏氏字辈 开州区夏氏字辈:清志超世源,枝照君明贤,绍先启令绪,永执万亿年。【祖籍不详!本人出生于重庆市开州区 原四川开县,具谱书记载我们支系是湖广上川时迁至四川开县。本支系辈分排序是:清志超世源,枝照君明贤,绍先启令绪,永执万亿年。我们支系始祖夏世输公字占庭。 添富公位下16世启字派,据谱书记载有浏阳西乡渡头市,时字派以上无查,有玉楚列所顺芝崇安,四公记录,崇安公来浏立草落业上至杨梅港下至罗家湾其他尚待查证。 添富字(元隆)公位下为兴义,兴义公位下,文相公位下清泰,清美 二公,此些记载由,添富公位下七世祖世输公于乾隆十一年丙申岁八月口述,本支字辈排序从清字派起排,清志超世源,枝照均明贤,绍先启令绪,允执万亿年。 展开
迁徙分布
少数民族中夏氏 1、回族中的夏姓,山东德州北营夏姓、镇江夏姓,都是回族。分布少而集中。《镇江回回》。 2、土家族中的夏姓,湖南湘西土家族中有夏姓,土家族本是汉族一支,土家族夏氏也和汉族夏氏同出一源。 3、蒙古族夏氏,明朝时有蒙古人改姓汉姓夏。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蒙古族中有夏姓。 4、满人中的夏姓,东北夏氏在满清时代被迫编入满八旗,然而夏姓出自汉人,满清灭亡後认祖归宗,复归汉家。 5、东北锡伯族中的夏氏,因满清历史原因,汉族夏氏流入锡伯族,後被满清征调入疆。故少量分布于东北和新疆。血统上属于汉族。 6、侗族中的夏姓,贵州省玉屏县等地侗族中有夏姓。为汉族夏氏流入。 7、北宋属国西夏党项族有夏姓,然而党项族已被铁木真父子屠灭。该支已经不存。 人口分布 夏氏立号之后,一直活动在河南、安徽一带。妫姓夏氏世为陈国大夫,春秋时期在河南地区发展繁衍,战国时期,陈国的夏氏已经发展到齐、卫等国为官。秦汉时期,夏姓除继续在河南繁衍外,已经向河北、安徽等地播散,主要的迁移方向是东南的江浙皖地区。到了晋朝,夏氏已经是浙江的望族,最著名的郡望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到了唐宋时期,夏姓已遍布于长江流域。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堂号 会稽堂:以望立堂。据考因大禹葬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禹陵,少康中兴后,派庶子无余到禹陵,奉守禹祀。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会稽”为堂号,这是夏姓人使用最广泛的堂号。 明德堂:是根据《左氏春秋》传曰“美哉禹公,明德远矣”而得名。 惜阴堂:乃由“禹治天下勤劳,爱惜寸阴”而得名。 平水堂:夏禹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终于被治平,舜把帝位让给了他。 秘书堂:秘书堂夏氏始祖,派名光庭,讳远,号三斗,唐肃宗上元间(公元760-761年)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始祖官职为堂名,称“秘书堂”。北宋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参知政事夏竦即为夏光庭(夏远)九世孙。 正德堂: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夏氏先祖夏儒之女成为明武宗皇后,夏儒成为国丈,被明武宗封为庆阴伯。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明武宗年号“正德”为堂名,称“正德堂”。兴化夏氏家族即以“正德堂”为本族徽号。 明德堂:[1、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的一支夏,夏光庭公、夏勰公、夏竦公、夏安宝公、夏炳公后裔明德堂;2、湖北省红安县中分湾夏,夏光庭公、夏勰公、夏竦公、夏安宝公、夏宗材公后裔明德堂;3、湖南东安县夏勰公、夏竦公、夏安期公、夏伯孙公、夏长庆公后裔明德堂;4、湖南安化县羊角塘夏,夏永祚公、夏孝章公后裔明德堂;5、浙江上虞县桂林夏,夏竦公、夏安期公、夏荣十一公后裔明德堂; 展开
宗祠通用联
五言通用联 夏卿一个竹; 西凉十锭金。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画家夏景(1388-1470),官至太常侍卿,擅画墨竹,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誉。 崇文陈五事; 正夫贵三惜。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成化进士夏崇文,字廷章,湘阴人。官吏部主事,条上时务五呈,会诏陈利弊,又书陈五事,时论皆韪之。官至太仆少卿。下联典指明代学者夏寅。 云覆瑶坛净; 苔生丹灶闲。 ——唐·夏方庆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夏方庆《谢真人仙驾还旧山》诗联句。夏方庆,贞元中进士。 汝殷绵世泽; 禅舜振家声。 联上句说夏姓最初出自大禹之后,大禹娶了涂山氏女子,受命于天,嗣受舜禅,国号为夏。后代遂以夏为姓了。联下句说明代先贤夏泰和的故事。夏泰和,字汝殷,莆田县后街人,精治《诗》、《易》,善撰文赋,教授生徒者众,明弘治十一年(1498)考取举人。 七言通用联 文章藻丽推训导 节义清廉羡执中 联上句说明代先贤夏宏聘的故事。夏宏聘,莆田县府学前人,少年时聪明好学,通晓经史、诸子及佛老,文章典雅藻丽。明正统五年(1440)由兴化县学岁贡,考取举人,官授连州训导。他善于结交挚友,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有诗集行世。联下句说宋代袁州宜春人夏执中的故事。夏执中字子权,其姊为孝宗后。夏执中官任奉国军节度使,朝廷举庆礼,戚畹争先恐后献上奇珍异宝,唯独夏执中一人持毫大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对联献上。宋孝宗器重其人才,将要提拔重用之,夏执中叩谢曰:“他日无累陛下,保全足矣”!朝官益贤之。 五经开国文臣首 七世同居孝友家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安徽省庐江县夏家墩夏氏宗祠联。上联典指东汉九江人夏勤,字伯宗,传樊氏《公羊春秋》学,历官京、宛二县令,零陵(今属湖南省)太守,安帝时官至司徒,以才干见称。 泉流东海千层浪; 日照南山万树荣。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夏日寿庆联,可作夏姓寿庆联。 野叟曝言留名远; 江山佳胜惠世长。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小说家敬渠,字懋修,号二铭,江阴人。崇信程朱理学,有小说《野叟曝言》。下联典指南宋画家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宁宗时画院待诏。工画人物,尤擅山水。为“南宋四家”之一。存世作品有《江山佳胜》。 节义清廉羡中执; 文章台阁爱英风。 ——佚名撰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节度使夏执中,字子权,宜春人。 展开
姓氏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