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文姓
文姓,文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部分文姓就已出现。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55位。在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下文氏后人不断繁衍迁徙。在当代名义上文氏人口已达170万,名义上约占全国人口的0.17%,2007年在全国姓氏中人口排在第100位。文姓是发源于北 方山西的姓氏,后来兴盛于南方。文氏族人以广东、江西、广西、湖南和四川为多,另湖北、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吉林、贵州等地也有文氏后人分布。国外文氏以韩国为最多,其余华人较多的部分地方一般也有文姓侨胞。
文氏
周文王、孙文子(孙林父)
广东、江西、广西、湖南
文钦、文震孟、文伯仁、文彭
燕门郡;雁门堂、信国堂、正气堂
文七妹、文强、文俶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周文王、孙文子(孙林父)。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这便是文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字辈信息
江右文氏通谱新字辈:“常弘先祖德仁义礼智信风节贻泽远紫阳耀邦达千石竹枝青万山松柏劲江右云天高世代有才俊”。 贵州大方文氏字辈:“天玉德中达子开朝显昌洪隆铁先广永远振家邦”。 贵州长顺、广西凌云文氏字辈:“尚现朝华应天国金洪世启永庭昌光开顺克如兴”。 广西玉林文氏字辈:“绍宇兴岐鸿业远丕基信国慈钦长”。 广西南宁、钦州文氏字辈:“祖有大裕德吾家万世兴”。 江西吉安文氏字辈:“大民嘉应国万年道德迷正仕端其尚英材望派先”。 广东高州文氏字辈:“贤圣明永海创达干起家”。 河南南阳市唐河少拜寺镇文氏字辈:" 家修廷献,金声玉振, 鸿恩广庆,福德永昌,本立道生,云集天祥" 河南固始文氏字辈:“世承忠绪永传饴芳克清先泽雍冠伯良”。 黑龙江哈尔滨文氏字辈:“嘉志开福业立道继世长治成丕士德曰启振永昌”。 辽宁大连文氏字辈:“世殿先钟治安怀永化成顺心增基业元士复忠明”。 安徽六安文氏字辈:“新华传家本贤才继世生弘勋多厚道立志永昌明”。 内蒙古通辽文氏字辈:“宗泰显化三国振民泽贤”。 台湾文氏一支字辈:“名永振家……” 文氏一支字辈:“光廷玉树之兰秀绍继先明中义全”。 文氏一支字辈:“国启登景运学士朝廷方才高宗德光贤能君禄厚荣华世代昌”。 文氏一支字辈:“亮士光万正大帮国胜平齐佳兴魁梧禄为传高升”。 文氏一支字辈:“家绍宏运中正贤良”。 文氏一支字辈:“德伯忠正玄永久立必贤仁杰昌大有世代亿长联”。 文氏一支字辈:“朝正永廷之化启传家作成仁世泽长首先思遗训绍逑焕新章”。 展开
迁徙分布
迁徙 春秋时,文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战国时,文姓已经播迁到江准地区。两汉时,文姓西进四川、北上山西、南下跨过长江。唐朝时文姓已经出现在两广地区,尤盛在江西和安徽。其后,文姓在各地都有了分支。 宋朝时,文姓大约有18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3%,为宋朝第七十九位姓氏。文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30%。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四川、江西,这三省文姓大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广西。全国形成了北部晋豫冀、南部江西两块文姓聚集地。 明朝时,文姓大约有1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为明朝第一百位大姓。宋、元、明600年中,文姓人口增长为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文姓。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四川、江苏四省,大约占文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广东、山西、湖北、广西、陕西。江西为文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23%。宋、元、明时期,文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西部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的文姓聚集区。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燕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郡,秦、西汉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东汉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家谱 名称 撰写者 编撰方式 永和文氏宗谱 文天祥 不详 江西永新坑东固塘文氏族谱 文耕心、文应梦 清乾隆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乡萍西陂头文氏族谱 文啸山等 清嘉庆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潭柏阳文氏族谱八卷 文佐凯 清道光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醴陵东堡文氏族谱六卷 不详 清道光二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乡文氏诚斋公支谱 文叔来 清道光二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醴东东堡文氏族谱三卷 文景韩 清咸丰八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乡高冲文氏族谱 文道盓 清同治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文氏通谱二卷 不详 清光绪元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乡湘东县城文氏三修族谱四卷 文尧臣 清光绪十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永新文氏统谱十八卷 文子鸿 清光绪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宁乡文氏八修家谱十六卷 文武斌 清光绪二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湘古塘文氏四修族谱十九卷 文祖枚 清光绪二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文氏三房四修支谱六卷 文大原等 清光绪二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 仙洞文氏族谱 文南刚等 清光绪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乡陂头文氏四修族谱 不详 木刻活字印本 石羊文氏族谱 不详 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衡山文氏族谱 不详 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乡高冲文氏支谱 不详 木刻活字印本 上湘龙潭文氏家谱七卷 文县云 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乡湘东县城文氏四修族谱六卷 文星海 木刻活字印本 文氏续修族谱 文含 民国十二年曲石精庐刻本 湖南宁乡文氏九修家谱 不详 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潭鹿岭文氏六修族谱二十二卷 文傅干 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 文含 民国十八年曲石精庐石刻本 湖南宁乡文氏宗谱 文暖玉 不详 亨房族谱六卷 文光锡,文大源 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长沙团山文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 文家暹 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衡山坪上文氏十六修谱 不详 木刻活字印本 衡山文蓬公派六修族谱七十八卷 文瀚德 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长沙文氏沅房族谱四卷 文光棣等 木刻活字印本 文氏三房族谱 文大原等 木刻活字印本 文氏敬房族谱六卷 文碧山等 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乡高冲文氏南房支谱 文涛生,文溶川 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攸县寨裹文氏七修族谱五卷,首一卷 文惠元 木刻活字印本 展开
宗祠通用联
 四言  传诗说礼;抚国附民:上联典指晋初临江人文立,蜀汉时曾在太学传授《毛诗》、《三礼》,历官尚书、太子中庶子、卫尉。下联典指明朝徽州人文献,成化年间举人,任监察御史,巡按北直、云南、河南,所到之处,贪官恶吏望风而逃。后升任湖广副使,以治行卓越著称一时。 潼川世业;潞泽家声:此联为文氏宗祠“三芝堂”堂联。 烟楼世泽;正气家风:此联为文氏宗祠“正气堂”堂联。 宋廷柱石;文庙馨香:此联为文氏宗祠“正气堂”堂联。 词书列四绝;诗画第一名:上联典指宋朝诗书画家文同,善诗、楚词、草书、画,有“四绝”之称。下联典指明朝诗书画家文元善,字子长,号虎丘,万历间卒,年三十有六。王穉登铭其墓曰:“画品第一,诗品第一。” 六言 比文风于邹鲁;标逸致于吴兴:上联典指西汉官吏文翁,庐江舒县人(今安徽庐江)。汉景帝末期,为蜀郡守,兴修农田水利,重视教育,曾派小吏至长安,就学于博士。又在成都兴罗学校,入学者得免除徭役,并以成绩优异者为郡县吏。蜀地文学,比于齐鲁。武帝时令郡国皆立学校,自文翁始。卒后蜀人祀之。七言 兼八法丹青之胜;擅一时丝竹之奇:上联典指明朝书画家文徵明,初名璧,又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之誉。曾以贡生任翰林院待诏,三年后辞去。擅诗文书画,尤善书画,工行草,精小楷。他名重当代,学生甚多,形成了“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世称其画兼有赵孟頫、倪瓒、黄公望之长。下联典指宋朝宁化人文宝,字仲贤,太平兴国年间进士,历官陕西转运使加工部员外郎、忠武军行军司马。能写诗,善篆书,尤其工于鼓琴。 展开
姓氏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