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崇姓
崇姓是中国古老而稀少的姓氏之一,特别的是,这个稀少的姓氏因为起源的不同又分为三个读音。一种源于姒姓,出自上古有崇氏部落首领崇伯鲧,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读作sōng;其中的部分人随着迁徙入秦,遂逐渐按陕西方言将姓氏读音改作chóng;还有一支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熊氏楚国太子商臣之师傅潘崇,属于以先祖名称为氏,读作chóng。
崇姓
崇伯鲧、终古、驩兜、潘崇、崇公、刘崇(西汉)、郑崇、刘崇(北汉)、完颜·吴乞买(完颜晟)、阿鲁特·崇绮、喜塔喇·崇纶、完颜·崇厚
陕西省、安徽省、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河北省、浙江省、云南省
崇军、崇带、崇郁
彭城堂、南阳堂、济南堂、奔商堂
崇刚、崇世民、崇泉
得姓始祖
崇伯鲧、终古、驩兜、潘崇、崇公、刘崇(西汉)、郑崇、刘崇(北汉)、完颜·吴乞买(完颜晟)、阿鲁特·崇绮、喜塔喇·崇纶、完颜·崇厚、扎库塔·崇阿。崇姓的历史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的融氏的儿子陆终。据《元和姓纂》上说,出自夏朝太史令终古,子孙以其名字中的“终”为姓,终、崇同字,亦即崇氏。终古是后世崇氏家族的始祖,在夏桀当政时官拜太史令,因劝谏夏桀不成而出奔商汤。崇氏后人尊终古为崇氏的得姓始祖。 展开
字辈信息
安徽天长崇氏字辈:“家法寿金殿庆玉保安康”、“先哲维良相”。 安徽寿县崇氏字辈:“国恩家庆仁寿年丰宗功祖德”。 崇氏一支字辈:“好发凤奎……” 江苏盐城崇氏字辈:“国恩家庆 锡汝之福”。 展开
迁徙分布
崇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七百八十九位,以彭城、南阳、济南为郡望。 今陕西省的旬邑县土桥镇、丹凤县、安徽省的滁州市天长市、合肥市肥西县,山东省的济南市、临沂市临沭县、威海市、章丘市、新泰市、潍坊市诸城市、临朐市、青州市,江苏省的南京市、盐城市滨海县、无锡市、阜宁县、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高邮县,甘肃省的庆阳市镇远县、镇原县,河南省的南阳市,河北省的沧州市、张家口市蔚县、廊坊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的宁波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绥化市,云南省的昆明市,山西省的运城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台湾省等地,均有崇氏族人分布。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彭城郡:彭城郡在秦朝时期为县,西汉时期为楚国。汉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汉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 济南郡:汉朝时期高祖刘邦设有济南国。荆楚七国乱政后改为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今山东章丘),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临淄市一带。晋朝时期移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北魏时期改为齐州。 堂号 彭城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汝南堂。 济南堂:以望立堂,亦称历山堂。 奔商堂:夏桀无道,凿池为夜宫,男女杂处,一月不朝。臣子崇古哭谏,夏桀不听。崇古遂放弃夏桀,到商汤那里去了。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返书归璧;弱冠请缨: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崇慎思,有大志而苦学,朋友董储以书信把他推荐给朝廷,未得任用。他取书信回家,写信告诉董储:“鲁箭高飞,原以为聊城必下。谁知秦都不遇,我带着赵璧回来了。”下联典指西汉时期的济南人崇军,字子云,十八岁时入长安,官至谏议大夫。出使南越,自请“受长缨,一定捆住南越王的脖颈,把他带到宫殿下”。死时年仅二十余岁,世称“终童”。 流声高密;彰德郡南: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崇苌事典。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崇庞事典。 六言通用联 显英名于弱冠;比侯吏于掩关:全联典指西汉时期的济南人崇军,字子云,年十八当选为博士弟子,从济南步行入关,关吏与繻为信,令其返还时验合。崇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后果执节出关,行使郡国。 展开